quo;您要当心,我们要打嘴巴的’。”惕叶 若夫在讲话中透露,当时内务部秘密政工局局长等人不听斯大林的指示,自 行其是,于是中央委员会派叶若夫监督内务部的工作。但内务部的许多人员 不愿意接受这种监督和干预。叶若夫在讲话中把当时未能彻底揭露托洛茨基 一季诺维也夫中心的原因归咎于他们。 正是由于斯大林的指示,叶若夫卖力的贯彻,加之当时任苏联总检察院 副检察长的维辛斯基、特别重大案件的侦查员 A ·舍伊宁,以及内务部的最 高法院的头头的协助,才炮制出所谓的 “莫斯科中心”案。 1934 年 12 月份,在列宁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对前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 员进行大逮捕以后,立即按照他们参与杀害基洛夫的基调开始了秘密审讯。 审讯中使用了非法的手段。内务部的侦查员们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首 先迫使巴卡耶夫屈服,接着还有F ·萨法罗夫等人。 不论在任何国家,对于真正的或虚构的阴谋集团,打破缺口,即首先摧 毁一人或数人的反抗,然后波及其余,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巴卡耶夫 和萨法罗夫就是这样被打开的缺口,尽管 “莫斯科中心”是虚构的。一个曾 参加 “莫斯科中心”侦查工作的名叫乃·德米特里耶夫的人,在1937 年 8 月7 日给叶若夫邀功请赏的信中,自我炫耀地谈到了他迫使巴卡耶夫交待的 功劳。他说,是他在 1935年想办法让巴卡耶夫作出了交待,从而解决了季诺 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提交法庭审判的问题。而巴卡耶夫的供认具有极重大的 份量。 1935年:月 16 日公布的苏联检察院的通告说: “·49 · )根据这些材料,其中,包括巴卡耶夫揭发季诺维也夫、叶甫多基莫夫、 加米涅夫和费奥多罗夫参加地下的反革命的 ‘莫斯科中心’的供词,以及萨 法罗夫向侦查部门提供的一系列关于上述人员迄至最近的地下反革命活动的 事实的供词,把对季诺维也夫、叶甫多基莫夫、加米涅夫,费奥多罗夫提出 起诉的案件转交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审理/0 当时的审讯记录也证明,巴卡 耶夫确实交待说,前季诺维也夫分子进行反苏活动,是个反革命组织,有一 个领导中心等。但是,交待中没有任何有关领导中心存在和进行反苏活动的 事实材料。 内务部在巴卡耶夫身上打开缺口之后,立即扩大战果。当然,不是让侦 查员们调查根本不存在的事实,而是把巴卡耶夫的口供作为季诺维也夫分子 参与杀害基洛夫的证据,用威胁、恫吓、欺骗和挑拨离间的手段使被告们交 待,甚至以党需要他们交待的名义骗取被告的口供。1935年2 月3 日,阿格 拉诺夫在内务部的工作会议上谈到侦讯的方法时不元自豪他说,他们摧毁敌 人的方法是想办法使被告们互相冲突,互相怨恨。按照他的说法,这样做的 原因,是因为被告经过几十年的反党斗争,已经抱成一团,是一些顽固不化 的两面派,经验丰富的骗子手。他说,要在被告中制造矛盾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内务部做到了这一点,使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萨法 罗夫、戈尔舍宁等人确实发生了互相冲突。 比如,1935年 1 月 10 日审问加米涅夫时,侦查员反复对他说,季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