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建造时没人敢给起名字的军舰,船政工厂序号为第十七号轮船。/墈+书?君? !勉¢肺+粤+犊*从整体设计上看,和船政以往造的80马力军舰“湄云”级非常类似,简直就是缩微版的“湄云”舰。军舰舰首笔直,双桅单烟囱。主尺度比“湄云”小了一圈,首尾垂直线间长只有38米,宽5.44米,舱深4.83米,吃水2.43米,排水量245吨,体格之小巧,和北洋当时正在英国定造的蚊子船差不多,是船政建造过的最迷你的军舰。小军舰舰体也是木质,用的全是“元凯”备料中剩余的材料,动力系统采用了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往复式蒸汽机,功率200实马力,50虚马力,配套两座方形低压燃煤锅炉,单轴单桨,设计航速10节(一说9节)。(14)
第十七号轮船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不点,但是吴德章等学生却投入了自己设计、建造军舰的全部梦想。十七号轮船的锅炉、蒸汽机布置完全按照军舰的要求,全部处于水线之下。十七号轮船的武备布置也和炮舰“湄云”一样,一门位于飞桥前方的换门架主炮,配合四门布置于两舷的副炮,主炮的型号可能是一门20磅前膛炮,四门副炮分别是6磅后膛炮两门,9磅炮两门。*晓_说~C¨M^S. ,耕′薪′蕞¨哙`从武备配置看,舰型应当列为炮舰。(15)
1876年3月28日正午,新任的福建船政大臣丁日昌郑重其事为小小的十七号轮船举行下水仪式。在这之前,十七号轮船已经得到了一个响亮而且别具意义的名字:“艺新”。对这艘新船,丁日昌颇多感慨,认为船政尽管以往已经有中国技术人员自造的军舰,但沿用的大都是国外的图纸设计,“惟艺童吴德章等独出心裁,克著成效,实中华发轫之始,该艺童等果能勇猛用功,精进当未可量!”(16)
船政苦心孤诣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逐渐展现其成果。
救难英雄
“艺新”下水舾装完成时,千总沈有恒被派任为这艘军舰的管带。在招募、编派上舰的水手中,有一位名叫杨用霖的年轻人,多年以后的甲午战争中,成了北洋海军一等铁甲舰“镇远”的管带。
建造完成的“艺新”按照惯例,首先在船政厂前的江边测试轮机,调校磨合。随后于7月9日拔锚起航,驶出闽江口。当初设计、监造这艘军舰的汪乔年、吴德章等随舰出发,一起出海试航,经过测试,船体坚固,航速超过10节,达到设计指标。.咸,鱼\墈!书, ?追.罪.辛^璋-劫?(17)
美术作品:一艘民船在江面蒙难,远处“艺新”舰正高速驶来援救。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对于小小的“艺新”,各省调拨时都有些不在意,没有一个省份曾提出要将其认领的。显得有些地位尴尬的“艺新”舰,于是便留用在船政舰队内,驻扎、往来于福宁等地,主要充当通报舰的角色。很快,管带沈有恒调任为“湄云”级“振威”舰的管带,新任的管带是刚由船政学堂毕业未久的千总许寿山。
就在许寿山出任“艺新”管带后不久,这艘小小的军舰成了闻名东南沿海的救难英雄。
1876年9月,美国商船“佛兰牌利”在兴化湾的长屿附近洋面遭遇风暴,不幸沉没。“艺新”闻警后立刻出发,在狂风恶浪中,救起落水的19名外国人,安全护送回马尾。
10月,中国商船“刘金狮”在长乐县松下附近海面触礁,又是“艺新”急忙赶到,救起13名船员,并帮助紧急抢修受损处,使商船化险为夷。
1877年5月30日,“阜康”银号从上海搭乘商船运载银两前往福州,到达马尾后过驳到驳船上以进入内河。未料江面突起大风,驳船倾覆,刚好停泊在船政附近的“艺新”立刻赶到抢救。
停泊在马江江面的“艺新”舰。
1878年1月,运载着190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