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凯”在浙江服役期间始终只装备着三门火炮。
为尽量节省钱粮开支,船政在“元凯”建成,配置船员时,可能仅仅编制了轮机、水手等必要的人员,到达浙江后,空缺的人员便由浙江补齐。浙江水师从派在“伏波”舰,已经训练纯熟的提标左、右营的官兵中,抽调了二十人补缺。此外,“元凯”舰的管带贝锦泉并没有留在老家宁波,只身返回船政,“元凯”的管带一职由浙江省委任游击陈文英担任。至此,“元凯”成为浙江沿海水师的一员,担负起了宁波、温州等处巡缉洋面的任务。(10)
1884年,中国沿海风云骤起,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清政府急令南、北洋水师派出军舰南下支援,加强闽台防御。1885年2月12日,南洋水师派出的“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编队,航行至浙江石浦附近海面时,遭遇法国舰队追踪。“澄庆”、“驭远”就近避入了石浦港,后来不幸损失。突遇法国舰队后,南洋军舰统领吴安康不敢再前往闽海,率“南琛”、“南瑞”、“开济”三舰南逃后不久,于2月13日折返甬江口,抵达镇海。与南洋水师南下军舰的狼狈表现不同,当时由贝珊泉管带的“元凯”舰与船政同门兄弟“超武”舰正好配属在镇海口,依托甬江口阻塞线,担负了防御镇海的任务。
中法战争后,“元凯”舰依旧在浙江服役。一直到1895年,兵部因为其舰龄过老,下令从浙江拨回船政,“拆卸另装”。在外服役近二十年的“元凯”,带着岁月风尘,重新回到了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