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型是熟门熟路的老设计,加之所需的蒸汽机、锅炉等又是船政早已造好的库存,“元凯”舰的建造速度显得非常之迅捷。¨s′o,u·s+o-u`2\0-2`5+.?c¨o*m?在已无洋员顾问、协助的情况下,建造过程也并未遇到多少技术上的困扰。至1875年年初,全舰工程已经完成大半。然而就在此时,经费不足的问题如同恶魇一样出现了。由于事先未从清廷获得如何解决船政经费的意见,船政从1874年10月重新启工以来,各种费用累积相加,已经亏欠了二十万两巨款,船政职员的工资、薪饷都无从支付,迫使沈葆桢不得不从台湾防务经费中借用。“元凯”舰仅仅只能勉力购办造舰所需的各种材料,至于军舰所需的武备购置,成了无米之炊。
1875年6月4日,“元凯”舰建造完成,顺利下水。经过一个多月的舾装,7月30日,全舰竣工,随即在船政旁的马江江面试验轮机。一番调试、磨合后,8月16日,在船政的著名舰长贝锦泉管带下,“元凯”舰驶出闽江口,前往大洋航试,于8月31日抵达台湾安平,恰好迎接调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返回大陆。乘坐着船政完全国产自造的“元凯”舰,沈葆桢感慨万千,军舰的建造质量令他十分满意,“发轫之始,即涉横洋,船身完固,轮机灵捷,与‘伏波’等。-第\一?看?书¨网* +追?蕞*芯¢璋¢劫~”然而站在飞桥上,一眼就能望见一个个空荡荡的炮位。“元凯”舰的炮位布置样式和“伏波”级大体相同,即一门换门架式主炮,配合多门侧舷副炮。“元凯”建造时对“伏波”级的设计略有变动,将侧舷副炮的炮位从六个增加到了八个。可是因为缺乏资金,无力购置火炮,船政从库存中勉力调用了三门火炮装备上“元凯”,舰上还空缺着六个炮位,只能期待将来“元凯”舰找到一个好东家,认领调拨后再配备完整了。(8)
“元凯”建成之际,带着对船政事业的无限留念,和对未尽的资金问题的万般忧心,沈葆桢离开福州,赴任两江。对于其走后的船政接班人人选,沈葆桢先是推荐了著名的湘系开明官员郭嵩焘,因郭嵩焘已被派任为驻英公使,遂又推荐“果毅精明,不避嫌怨,近日讲求洋务罕出其右”的山东巡抚丁日昌。`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在丁日昌到任之前,船政的厂务仍由吴仲翔负责料理。(9)
“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就在沈葆桢调任北上的时候,“元凯”舰也踏上了北上的旅程。浙江是当时中国东南重要的财富之区,作为重要通商口岸的宁波,在浙江沿海的地位十分重要。港口航路繁忙,船舶众多,为了预防海盗劫匪,同时兼顾海上救护,宁波港对于蒸汽化军舰的需求十分迫切。早经船政调用了150马力炮舰“伏波”号前往驻扎听用,但是浙江沿海洋面广阔,岛屿众多,航运繁忙,仅仅一艘军舰并不敷调派,经浙江巡抚杨昌浚商调,新造的“元凯”舰花落浙江。
1875年9月12日,在首任管带贝锦泉指挥下,“元凯”驶离船政码头,开航浙海。两天之后,通过甬江口,顺利抵达宁波,与停泊在港的“伏波”舰会合。船政两代150马力军舰,同时在异地相会,同军服役,上演一出佳话。得悉“元凯”到来,浙江巡抚立刻安排宁绍台道和浙江提督黄少春等官员登舰验收。经检查验看,认为“元凯”舰“坚固结实”。之后,验收官员又乘坐“元凯”由宁波驶往镇海进行航试,水手们使用测速板等工具,测得航速近10节,符合设计指标。对于“元凯”舰欠缺的六门火炮,浙江提督黄少春提出了一个方案,准备全部添置安装120mm口径的火炮。但从后来的情况看,浙江省始终没有完成这项工程,因为这艘军舰难保将来不会再被调拨他处,到时候为其所花的钱款都将为他省做嫁衣。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