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云”冒险到达松下港口,海上狂风恶浪连日不息,无法拖带商船返回。¨7~8*x,s\w?.+c,o*m,在港口中被迫等待了数天之后,看到商船船员焦急万般,19日午后,吴世忠命令起锚等待风浪稍定就立刻拖带商船返回。根据当时同在“湄云”的“扬武”舰大副邓世昌报告,恰在此时,吴世忠突然中风,不省人事,不幸在“湄云”舰上去世。(24)
“湄云”到达北洋驻防后不久,她的身影便不再孤单。“湄云”的改型姊妹“镇海”于1872年7、8月份竣工,北洋大臣李鸿章立刻洽商船政,要求将“镇海”调拨给北洋,由陆伦华管带于当年9月25日抵达天津大沽,李鸿章亲自阅视表示满意。与同在北洋的“湄云”不同,“湄云”舰当时隶属于奉天牛庄,而“镇海”虽然是经津海关拨用的,但实际却用于北洋海防,成为北洋水师创建初期重要的舰只,无论是旅顺基地的营建还是历次朝鲜事变的平息中,都能见到“镇海”舰的身影,“该兵轮常年巡防转运,实与北洋海军各船无异”(25)。+m_i!j+i~a_s~h,e`._c+o!m/1889年,鉴于“镇海”舰长期使用老化严重,“该船锅炉烟管及船身龙骨均已损坏”,经李鸿章筹款进行了一次大修,原配的方形低压锅炉被撤出,更换成两座新式的圆形锅炉。(26)
台海劫难
“湄云”的姊妹“福星”从练习舰改回炮舰身份后一直留用在船政,往来于闽台之间担任巡防、运输、要员运送等任务。1873年6月14日,英国风帆商船“吞顿”、“丝马儿”在台湾基隆港外停泊,遭遇台风,就在二船慌乱无措的时刻,停泊在基隆港的“福星”舰立刻起锚出港,前往引导、施救,最终两艘英国商船转危为安,在“福星”护带下安全入港避风,躲过一场大劫难。事后海关税务司英国人好博逊照会船政表示感激,称“管驾官杨永年恤难情殷,睦邻谊重”,不久英国领事更是特地为此到福州致谢。(27)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爆发,“福星”舰作为船政舰队的一员在台湾驻扎,与侵台的日本舰队抗衡。`幻-想?姬/ `追?醉?歆/漳?踕-未能预料的是,就在台湾事件消弭后不久,“福星”舰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
1877年7月2日,“福星”舰转运军粮前往台湾后山,停泊在苏澳港,突然与强台风正面遭遇。苏澳位于台湾东海岸,恰好迎着台风来路,飓风席卷、海浪咆哮。尽管“福星”下了首尾四锚,但锚链被一一扯断。“福星”舰试图转舵自救,不料连舵杆都在巨涛中断裂,最后整艘船被狂风巨浪推上了海滩。
面对险情,管驾杨永年指挥官兵一面加固船体,以防进一步受损,一面开挖船体周围的海滩,意图挖开船底周围的沙土,以便于等海潮上涨时,坐搁在海滩上的“福星”能得以趁潮而起。“杨永年督饬水手,挖沙作坞,以冀潮水涨时推移而下”,但是当地沙质松软,而且台风经久不息,“船旁沙石旋挖旋积”。“福星”舰的官兵们在荒滩上坚守待援数月后,当年的9、10月份,台风季节过去,船政开始派遣军舰前往救援。
美术作品,在拖船坞上维护的“福星”舰。创作:海军史研究会 顾伟欣。
首先前往搭救“福星”的是船政150马力军舰“永保”号。到达苏澳后,“永保”舰准备在大潮时直接将“福星”拖出,但是轮机功率不够,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该船屹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