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60章 分而化之

第60章 分而化之

洪熙七年初冬,北风裹挟着砂砾拍打着紫禁城的朱红宫墙。\5′4^看+书/ ¨无*错-内^容?

朱高炽握着奏报的手指微微发白,当确认张武已成功将张悦、陈通两名贪腐总兵缉拿归案后,他立即召来襄城伯李隆,目光如炬地吩咐道:"宣府乃京畿门户,如今群龙无首,你即刻启程,定要让戍边将士知晓,朝廷绝不会亏待浴血之人!"

李隆领命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宣府。抵达当日,朔风呼啸,城墙下堆积的枯叶被卷上半空。他顾不上整顿行囊,径直前往粮仓。当厚重的仓门缓缓开启,新米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李隆亲自登上粮垛,抓起一把米粒仔细查验,确认颗粒饱满后,方才下令开仓放粮。为防克扣,他的亲兵们站在粮仓门口,手持秤杆,逐一监督每一袋粮食的称重。

宣府的士兵们排着长队,眼中满是期待与不安。当他们接过印着「洪熙御赐」烫金字样的粮袋时,不少人眼眶泛红。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兵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布袋上的字迹,声音哽咽:"陛下圣明!戍边二十年,头一回领到如此足的口粮!"此起彼伏的山呼声中,李隆看到许多士卒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然而,稳定军心不仅需要恩,更需要威。李隆暗中走访军营,收集士兵们的状纸。

三日后,辕门前竖起三丈高的木杆。三名平日里贪赃枉法、欺压士卒的千户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当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鲜血溅在冰冷的青砖上,围观的军民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李隆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刀:"凡有贪墨不法者,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

紧接着,来自京师三大营的运饷车队浩浩荡荡驶入宣府。李隆命人在校场搭建起临时银库,亲自核对每一笔账目。

新铸的银锭在烛火映照下泛着温润光泽,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依次领取拖欠已久的饷银。当最后一名士卒接过沉甸甸的银锭时,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

此时的宣府,炊烟重新袅袅升起,操练场上的喊杀声也重新雄壮有力。

与此同时的蓟州,赵理正面对堆积如山的账本眉头紧锁。这位追随朱高炽十余年的心腹将领深知,稳定军心的关键在于公平与信任。他将蓟州驻军按营编制,逐人核对欠饷记录,更是立下规矩:"凡入伍超过三年,且被陈通克扣者,双倍补偿!"

发饷那日,蓟州校场人头攒动。!x!i?a/n-y.u′k~s¢w¢.¢c!o~m′一位头发泛白的老兵挤到台前,双手颤抖着递上泛黄的军籍册:"小人入伍二十八年,被那陈通克扣了足足十九个月饷银……"

话音未落,六两白银已稳稳地放在他掌心。老兵呆愣片刻,突然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地上,泪水混着血水在地面晕开:"谢大人!谢皇上开恩!"这一幕,让在场的将士们无不动容。

赵理的果断举措补足了欠饷,让蓟州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但在此之际,蒙古鞑靼部却误判了局势。一支千余人的骑兵趁着夜色犯边,企图在新帅立足未稳时劫掠一番。

晨雾弥漫的黎明,蓟州城头烽火冲天。

赵理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立于城头,高声喊道:"将士们!朝廷已还你们公道,今日便是你们用热血回报的时候!"

随着一声令下,吃得饱、拿得足的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阳光下,雪亮的刀光与飞溅的鲜血交织,有人为了补发的饷银奋勇拼杀,有人为了家人的安稳舍生忘死。鞑靼骑兵被冲得七零八落,丢下遍地尸首,狼狈逃窜。

捷报传回京城时,朱高炽正在文华殿批阅奏折。当看到"斩首六百,余敌溃散"的战报,他激动得猛地起身,手中的朱砂笔在龙袍上划出长长的红痕也浑然不觉。他大笑着转向群臣:"诸位可看见了?只要军心凝聚,何愁边疆不固!"

自此,朝堂上对整顿边关的质疑声彻底消散。而在大明北疆,宣府与蓟州这两座京畿门户,如两尊巍峨的铜墙铁壁,重新焕发活力,牢牢守护着京师的安宁。城墙上猎猎作响的军旗,仿佛在向天下宣告:大明的边疆,坚不可摧。

初夏,紫禁城的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火红的花朵缀满枝头,却难掩乾清宫内凝重压抑的氛围。

朱高炽手中紧攥着甘肃总兵沈逸的案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案几上的青瓷茶盏被震得轻轻作响,发出细微的叮当声。

"贪墨军饷证据确凿,但修缮边关亦有大功,如此错综复杂之局,卿等可有破解良策?"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6?1+看+书?网′ \首!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