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初一,夏日炎炎,紫禁城沉浸在一片肃穆与庄严交织的氛围之中。*幻^想,姬! ¨已_发^布¨最!新~章~节`
晨曦微露,厚重的朱红色宫门次第洞开,明黄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随着礼部官员悠长的唱喏声,朱高炽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冕旒,在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迈向奉天殿。
数日前,永乐大帝驾崩的消息正式公布,文官集团集体上表劝进,大多数武将勋贵也纷纷表态拥护,这才促成了今日这场意义非凡的登基大典。
奉天殿内,金漆蟠龙柱矗立两侧,殿中氤氲着龙涎香的气息。群臣按品阶整齐排列,官袍玉带与貂蝉笼巾交相辉映。
当朱高炽坐上那把象征至高皇权的龙椅时,钟鼓齐鸣,响彻云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万岁的声浪在大殿中回荡,震得梁间的金龙藻井似乎都在微微颤动。
端坐龙椅上的朱高炽,此刻面容却不见丝毫喜悦。新帝的眉头微蹙,眼神中透着几分忧虑与凝重——几十万北征大军仍滞留关外、先帝的遗体尚未迎回、汉王朱高煦的党羽更是暗藏祸心,伺机而动……这些棘手的难题,如同一座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登基大典一结束,朱高炽便立刻开始发号施令。
"朱瞻基!"帝王目光如炬,望向阶下肃穆而立的皇长子,"你即刻率领几位武将元老,出关接管北征大军事务,务必以最快速度迎回先帝遗体,途中切不可有丝毫闪失!"
紧接着,朱高炽又头望向杨士奇、蹇义等人:"诸位,速拟朕的诏书,昭告天下各省,新皇即位,大赦天下。礼部即刻筹备国书,遣使前往各藩属国,通报大明易主之讯。"
帝王的旨意清晰而果断,殿中几位大臣纷纷出列领命。
这边前朝事务刚安排妥当,后宫便迎来了张妍的加冕庆典。在女官们的簇拥下,张妍身着华丽的皇后礼服,缓缓走向朱高炽。朱高炽亲手捧起那顶镶嵌着东珠、点翠的凤冠,动作轻柔地为她戴上。
四目相对,朱高炽深情地凝视眼前妻子。岁月在张妍的面庞留下痕迹,眼角细纹在妆容下若隐若现。但在朱高炽眼中,这个陪伴自己历经无数风雨,在太子位上隐忍多年的女人,此刻是最耀眼的存在。
加冕礼成,张妍回到内廷,即刻着手处理后宫事务。′w¨o!d^e?b~o-o!k/s_._c_o/m*她先是命人仔细打扫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为入住做好准备;随后又宣召了弟弟张武,将此前逮捕的三十多名与汉王有牵连的宫女太监带到面前。
“太子妃娘娘饶命!娘娘饶命!"一个小太监率先哭喊起来,声音尖锐刺耳。刚喊出口,他便注意到张妍身着皇后衣冠,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场。
小太监瞬间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赶紧闭上嘴巴,脸色顿时惨白如纸。张妍冷冷地扫视着众人,眼中满是威严与凌厉。
坤宁宫院落内,张妍端坐在雕花檀木椅,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扶手,目光如寒刃般扫过阶下三十余名宫女太监。
这些人蜷缩成一团,有的面色煞白,有的低声啜泣,在阳光下投出颤抖的阴影。
“都承认自己拿过汉王好处吗?”张皇后的声音冷若冰霜,打破此刻令人窒息的沉默。
一个宫女突然爆发出刺耳的哭喊,瘫倒在地拼命摇头,发髻散落,钗环叮当乱响。其余人则低垂着头,喉结不住滚动,最终纷纷颤抖着点下了头,仿佛脖颈上悬着无形的利刃。
"这个贱货杖刑,其余赐毒酒白绫。”张皇后言简意赅,起身时凤袍上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交代完毕,张妍头也不回地走向内室,留下院落内此起彼伏的求饶声和拖拽犯人的嘈杂响动。
此时,刚刚处理完毕前朝政事的朱高炽匆匆赶回内廷。听闻皇后要将涉案宫仆尽数处死,新帝的脚步在廊下猛地一顿,玄色绣金龙袍的下摆扬起又落下。
“哎哟,我的皇后娘娘!”朱高炽疾步跨进殿门,胸口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朕这才刚刚登基,你这样大开杀戒,实在不吉利!"
张妍缓缓转身,凤目直视着夫君,语气沉稳而坚定:"陛下心不狠,坐不稳这个皇位。臣妾心不狠,就管不好这个内廷。"张皇后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高炽望着眼前这个与自己携手走过无数风雨的女人,那些在太子位上如履薄冰的岁月,那些深夜里共商对策的时刻,此刻一一在脑海中闪过。
朱高炽沉默良久,终于还是轻轻地点头:“咱俩私下里,还是用你我称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