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和珅:二号人物 > 第41章完结

第41章完结

这个故事很明显地说明了和珅与乾隆皇帝在信仰方面的默契程度。+j.i_n?w-a!n`c~h/i+j/i?.^c?o!m!

说来也怪,就在乾隆皇帝死后不久,达州青号白莲教起义军首领徐天德于嘉庆六年(1801年)在陕西省紫阳县的渡河战役中溺水而死;巴州白号首领白莲教起义军苟文明也于嘉庆七年七月十七日(1802年8月14日)战死。到嘉庆九年(1804年),川楚白莲教起义被最终镇压下去。这也算是最终了却了已经死去的乾隆皇帝的一份心愿吧。

他是最优秀的外交官

和珅本人精通四种语言文字,这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的所有大臣中间是不多见的。所以,朝廷中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关于蒙古语、藏语的翻译等兼职工作很自然地就落到了和珅身上。做好理藩事务,就成为和珅得到乾隆皇帝垂青的第四项基本条件。理藩事务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是做好民族事务工作。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寿诞之时,朝廷上下都在紧张地安排祝寿典仪。此时的乾隆皇帝与众多大臣正在热河避暑山庄行宫中做准备,和珅等另外一些大臣则在北京留守。¨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恰在此时,西藏六世班禅大师飞骑呈来一份文书。乾隆皇帝接过文书,却是藏文,随行的众位官员无一人懂得。粗通藏文的乾隆皇帝也看不大明白。乾隆皇帝立刻想到了精通四种语言文字的和珅,派人火速传和珅前来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候驾。

和珅到来后,拿起信,随即念道:

“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豢养之恩,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人,无以极称,虽然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亿万年牢固,并让众喇嘛等奉经祈祷,但仍时时企望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皇帝膝前,以达敝意。”

此信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六世班禅大师知道乾隆皇帝七十大寿,非常高兴,他准备亲自带领几百名喇嘛、僧人前往北京给乾隆爷祝寿。

您想,那乾隆皇帝听了能不高兴吗?人生七十古来稀呀,七十大寿如果有六世班禅大师亲自祝寿,那必然会使祝寿活动大放异彩呀。乾隆皇帝当即命和珅拟诏。和珅马上用满、藏、汉三种文字拟好了诏书。·x_x*n′y!d+..c^o\m¢乾隆皇帝见了更是高兴啦。为了奖励和珅卓越的外交才能,乾隆皇帝任命和珅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

不但如此,乾隆皇帝知道六世班禅大师要来,马上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六世班禅大师住哪儿?北京有他的驻地——西黄寺,但承德避暑山庄没有,没有六世班禅大师的驻地,谁来负责修建?换谁谁也干不了这个工作。当时乾隆皇帝命令和珅:“你负责给我建造六世班禅大师在承德的驻地,仿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形式,给他专门建造一个宫殿,命名为‘须弥福寿之庙’。”“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扎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

在细细看过和珅设计的图纸之后,乾隆皇帝连连称赞,并命和珅加紧督造,财力、人才悉听他调用。历时不到一年,“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开光。这就是和珅督造的“须弥福寿之庙”,换别人这个工作做不了,因为建成必须符合西藏喇嘛教的规矩规章,而且又要适合中土的风俗,这个工作只有让和珅来做。

乾隆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择向兴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纲及寝室,一如后藏式。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说的是这座庙宇兴建的速度、形制和落成后的壮丽。建庙是为了接待班禅,所以这座庙又俗称“班禅行宫”。

到现在为止,须弥福寿之庙依然矗立在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须弥福寿之庙共占地3.79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了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风格。寺庙建造在山麓之上,在寺庙正中,建大红台一座,以此为中心,把整个院落分为前、中、后三个组成部分。前部建有碑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