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历史碎影 > 第41章完结

第41章完结

他们之间的交往,在《鲁迅日记》里载及近百次,在不完整的《柔石日记》中,也载到百余次。+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就连美国友人史沫特莱,也看出了鲁迅对他那种格外的关爱,多年后她回忆说:“其中有一个以前曾当过教员叫柔石的,恐是鲁迅朋友和学生中最能干最受他爱护的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他和鲁迅相扶着过马路的细节,是何等的温暖、动人:

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苍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

这期间,赵平复浙一师时的同学冯雪峰因遭当局通缉从家乡义乌避居上海,在他的安排下,冯雪峰住进了景云里甲11号。那房子的后门斜对着鲁迅住的屋子的前门,冯每天晚饭后就在三楼阳台上张望,一看鲁迅家里没有客人,就跑过去聊天。冯这个“在中国最了解鲁迅的人”(许广平语)后来说:“正是柔石的介绍,使我很快就能够受到鲁迅的指导和取得他的友谊了。·d+q·s-b¨o-o·k·.*c′o\m′”他也发现了鲁迅与赵平复之间那种超越于寻常友情之上的父爱式的亲情:

我那时感觉到,现在也同样感觉到:在柔石的心目中,鲁迅先生简直就是他的一个敬爱的塾师,或甚至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却并非一个伟大的人物,而鲁迅先生也是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似的对待他的。1929年1月的一个晚上,鲁迅问赵平复,明年的《语丝》,你去看看稿并校对,可不可以?可以的话我给北新书局的李小峰去说说,北新每月会给你40元钱的编辑费,这样你的生活便安定了,此后也可以安心做点文学上的工作。赵平复想人的一生真的是由机会促成的啊,以前他也想把自己的短篇寄到《语丝》去,可是总怕门槛太高,编辑老爷们看不上,没想到自己现在居然要亲手编这个刊物了。

两种生活:一个现代“文青”的经济和爱情生活,以柔石为例

一个左翼自由撰稿人的经济生活(5)

1929年的春节,赵平复是在鲁迅家里和许广平、周建人等一起守岁过年的。~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这一天他回去后记日记:“今天是旧历十二月三十日,此刻是夜半后二时,从吃夜饭起,一直就坐在周先生那里,夜饭的菜是好的,鸡肉都有,并叫我喝了两杯外国酒。饭后的谈天……什么都谈,文学哲学、风俗、习惯,同回想、希望,精神是愉悦的。”(1929年2月9日日记)

这年11月,赵平复的中篇小说《二月》由上海春潮书店出版,鲁迅为之作《小引》。合同规定抽版税20%。不久,作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发起人之一,赵平复被推选为常务委员和编辑部负责人,主持《萌芽》月刊,每月得编辑费30元。

此后经济生活日见好转,月收入可达100多银元,他写给故乡妻子的信中说,“我今年的生活比较好些,以后我当按月寄二三十元给你,作家里零用。店里我亏空了的钱,再由我补还。今年一年以内,我当补足,你无用担心。”

据《中国劳动问题》(光华书局1927年版)的资料,1920年代上海市民一般生活水平为:一个典型的市民五口之家(相当于四个“等成年人”的消费)生活水平,以每月200银元为中上等之分界线;每月66银元为一般市民经济状况;每月30元以下为贫民的下等生活分界线。一家月消费66银元,也就是每年800银元,每个“等成年人”每月16元6角7分,这样水平的家庭,在当时上海工人里大约占4%,而在普通的知识阶层和职员中占多数。这也是当时上海一般文化人的经济状况。

另据国民政府工商部对于工人生活的调查统计,1928年—1929年上海产业工人中的男工月工资最高为50元,最低为8元,一般工资为15元8角;女工月工资最高为24元,最低为7元,一般为12元5角。此外尚有奖金、津贴等附加收入。上海工人家庭一般为4—5口人,以两人同时做工计,一般月工资收入为28&mdash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