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更强调胡太后一人的主要责任,则有略失偏颇的嫌疑。
杀掉亲生儿子不是胡太后的最佳选择。她要维持临朝称制的合法性,必须维护孝明帝的皇位。孝明帝没有亲生子嗣,一旦驾崩,皇位的传承上就会出现大麻烦,很可能使局势失控。孝明帝要夺她的权力,她是担心的,但更担心的人显然是郑俨、徐纥这类受孝明帝嫉恨的宠臣。因为夺权若成功,郑俨、徐纥小命难保,而只要孝明帝还活着,她作为亲生母亲,下场还不至于很糟。至少从胡太后的角度,她不该是唯一的主犯。
魏收的《魏书》倾向于郑俨主谋论。《魏书·皇后传》说:“肃宗之崩,事出仓卒,时论咸言郑俨、徐纥之计。”《郑俨传》也持这一观点。《天象志》进一步说:“郑俨等竦惧,遂说太后鸩帝。”一个“说”字就强调了郑俨等人的主导作用,让人感觉胡太后做了枪手。
《魏书》有意衬托高欢高明的见识(魏收是北齐重臣),高欢以前提出“清君侧”时,就指明罪魁祸首是郑俨和徐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