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风雨张居正 > 第101章完结

第101章完结

在这两大仪式结束后的第十天,张居正正式地上了一篇《归政乞休疏》。_求?书.帮¢ *埂¢新?嶵\全`

这篇奏疏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是这样写的:“臣受事以来,夙夜兢惧,恒恐付托不效,有累先帝之明。又不自意特荷圣慈眷礼优崇,信任专笃,臣亦遂忘其愚陋,毕智竭力,图报国恩。嫌怨有所弗避,劳瘁有所弗辞,盖九年于兹矣。”

注意,这段话的一开始有抄袭之嫌。

这句“臣受事以来,夙夜兢惧,恒恐付托不效,有累先帝之明”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几乎完全是一样的,都是说受先帝托付之恩,所以努力尽忠为国,不敢稍有懈怠。这也说明张居正一直是以诸葛亮为榜样的。

但诸葛亮接下来说,正因为不敢稍有懈怠,所以我才要更加努力,所以现在我准备亲率大军出师征讨。可张居正接下来却说正是由于自己为国之心不敢懈怠,所以九年以来,惹下不少非议,也惹下了一身的疾病,所以我现在要正式跟皇帝您辞职!

你看,到这个时候,张居正并没有以功成可以身退作为辞职的理由,而是以“非议”和疾病作为辞职的理由,所以说他怎么会对自己的操切以及操切的结果不清楚呢?所以他在在这篇上疏里甚至很动情地对自己的学生小万历交待了这些年来执政的心态——“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那就是说执政的这九年,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谁又能想到,权倾天下、势压朝野、可谓立下丰功伟绩的张居正这九年来竟是这样一种心态呢!

所以,这就是张居正的政治智慧:功未成时,为了国家,他并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可功已成时,为了自己,他也想功成身退。.8^4\k/a·n¨s·h`u\.`c/o*m_

误判去留

可张居正为什么最终没能功成身退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当然是小万历和李太后一如既往的强烈挽留。~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要知道依赖是有惯性的,从万历新政开始,小万历和李太后就严重依赖张居正,这么多年来,这种依赖都养成习惯了。而且小万历和李太后两个人,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女人,那是依赖性最重的两类人啊!那张居正一直都是拿出宽厚的胸膛“让你依赖、让你靠”,现在突然要抽身而退,那这两人哪能答应啊?所以小万历这时表现出强烈的约拿情结来,就是因为觉得要失去张居正这个依赖惯了的依靠了。

所以小万历和李太后和在夺情事件中一样,不停地下旨不允许张居正退休。李太后甚至对小万历说:“让张先生辅政到你三十岁的时候,你再亲政吧!”

后人都认为这句话大大刺激了小万历,唤醒了他心底对张居正的仇恨与恐惧。

但我认为,这让小万历对张居正的辅政时间产生恐惧固然不假,但对于李太后的这个提议,十八岁的小万历当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说明这母子俩对于国家大事终归要依靠张居正这个事实是认识一致的。

既然小万历和李太后态度如此坚决,认识如此一致,张居正想要抽身而退也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了。

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张居正自己了。

一则权力场待久了,厌恶固然厌恶,但对权势的留恋多少在张居正心头还是会发挥相当的作用的。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政治改革与增强国防力量的目标已经全部完成,虽然经济改革中的清丈田亩工作也基本完成,但张居正试验了多年的一条鞭法毕竟还没有完全施行。

我们以前说过,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基本上是以清丈田亩、一条鞭法的经济改革为中心的,另外以考成法的政治改革与稳固国防力量为两个基本点。现在眼见着清丈田亩基本成功,而一条鞭法也因此可以提上推行的议事日程了,张居正要在这个时候离开的话,他的万历新政毕竟还是有遗憾的,张居正也会心有不甘的。

虽然他功成身退是为自己的后路考虑,但在先为国还是先为己上,张居正向来是以国家利益至上的,所以他对于一条鞭法、对于经济改革的最后蓝图,还是很难做到置身事外的。

当然,张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