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杨镐辽东大败有很多原因,但有一条,当时的中央特派员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红旗督战,一再催促,以致仓皇进兵,误中埋伏,这不能说是一条最直接的失败原因。.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要从杨镐辽东大败的意义再回头看张居正要制约这些中央特派员的权力,那我们就可以知道张居正现在对刘台的斥责那真是叫“防微杜渐”!真可以算是一种卓识和远见啊!
可惜,张居正死后,明朝再无张居正!世间再无张居正!没了张居正的大明朝,又焉得不败乎!
学生告老师
我们话说回头,张居正的这片苦心刘台哪能理解啊!他只觉得这位张老师是小题大做,有意跟他为难。他想不通,自己好歹还算你张老师这边儿的人,自己好歹对你们张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张老师怎么能这么对我呢?
难道——张老师、张首辅要舍我这“小卒”?
可问题是,人家舍卒都为了保车、保帅,你张居正又没什么要保车、保帅的,你现在舍我小卒又是为哪般呢?
人啊,就怕瞎琢磨。,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刘台这个人聪明、能干,但就是心眼小。自己蹩了一肚子气,越琢磨,这气越不顺。
刚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刘台越权上奏事件之后不久,我们前面提过的那位傅应祯又上书攻击张居正。这一次傅应祯攻击的可不是张居正位高权重,也不是攻击他的变法运动,而是攻击张居正的赋税政策。
上一讲我们说过,张居正通过考成法整顿了官僚队伍,但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财政上收缴了大量的欠税,尤其是大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垄断、隐瞒不报、逃税漏税的很多欠款被追缴了上来。张居正很高兴,下一步就准备趁势要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也就要是清丈田亩、试行著名的一条鞭法了。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傅应祯来攻击他的赋税政策、经济政策,张居正一下可恼火了。
那些对他本人的攻击,以及对他改革思想的攻击,他都可以置之不理,因为他认为这些理论上的争论没意义。!q~i_u?s*h¨u,b.a+n/g_.,m^e*但干涉到具体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这个经济政策才见了一点点成效的时候,傅应祯上这么一本,可真把张居正惹恼了。他上奏小万历,把傅应祯革职查办,发配边疆,并声明要彻查以傅应祯为首的反改革小团体。
正好这个傅应祯跟刘台又是多年的好朋友,两个人的私交向来不错。这下张居正要彻查傅应祯背后的小团体,刘台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刚刚发生的越权上奏事件,以及自己与傅应祯的关系。于是,刘台确定他原来那位敬爱的张老师看来是要对自己下狠手了。
有了这个念头,刘台一不作,二不休,搬不倒葫芦洒不了油。于是他一狠心,铤而走险,走了一步谁也没想到的奇招。
什么奇招呢?
他要挺身而出,告当朝宰相、他自己的老师张居正。
说老实话,张居正打击傅应祯,那是因为傅应祯动了他改革的根本利益。他所谓的要彻查以傅应祯为首的小团体,那也只是敲山震虎,说说而已,那是为了给官场上下一个警钟,让大家别像傅应祯这些人一样跟着瞎掺乎。张居正怎么也没想到这会跟刘台越权上奏事件有什么联系,更不会想到刘台会这么小心眼儿把这些事都串联了起来。这真叫“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刘台这一告,可真让张居正大出意料之外。
有人会说,那么多人攻击过张居正,张居正都不当回事儿,怎么刘台一告、一弹劾,张居正就这么当回事儿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台可以算是自己的亲信,尤其是他在江陵任上的时候,跟张家的关系不一般,他对张家的很多事儿都很清楚。张居正自己是很清廉,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他千里之外的那个爹啊。所以刘台说不定还就掌握着什么张家的把柄。
第二更关键,刘台那是自己的学生啊,大明朝自立国以来,虽然文人政治习气浓厚,文人间党争不断,但还没有过自己学生告老师的事。在中国这样一个“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日为父”的社会里,这学生告老师对于谁来说,那绝对都是件颜面扫地的事儿。这大明朝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