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风雨张居正 > 第6章完结

第6章完结

到了课堂上,每堂课不论上什么,那个“大伴”冯保都会站在小万历的旁边陪着听。^薪/丸` . ?榊`栈- ¨哽·欣?嶵^快?每当小万历学累了有些懈怠的时候,或者张居正张老师讲到人生大义、慷慨激昂的时候,这个陪读的冯保都会大声地在旁边喊皇太后的那句名言:

“皇上要听先生的话啊!”

一堂课至少要喊上个七八遍。他一喊,小万历立马就又老实了。

等到放学后,李太后还要亲自检查小万历的功课,若有生疏、不会的地方,最严厉的处罚就是让他那个已经当皇帝的儿子罚跪,而且一跪就是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这就是最好的家长与最好的陪读经常干的事儿。

那这位张老师呢?更不用说了,扼杀小万历学书法的兴趣那还算是比较委婉的。

据《明通纪》记载(清姚之駰《元明事类钞》卷六言《明通纪》载其事),说万历帝渐渐长大之后,有一天上课,一位助教在给他讲《论语》,讲到“色勃如也”这一句,朱翊钧把它读成了“色背如也”。`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因为这个“勃”字在做通假字的时候就读作“背”,但明人通常照读“勃”。

这时候在旁边听着的这位班主任张老师突然大喝一声:“当读作‘勃’。”

结果这一嗓子喊出来,万历帝当时的反应是“悚然惊起”,就是被他吓得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而且浑身直打哆嗦。

要知道这并不是普通的课堂,万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作为一个皇帝,张居正这一嗓子就能把他吓成这样,这孩子要是有朝一日回过味来,他会怎么做呢?

明代《定陵注略》这本书里就对此评价说:“人知江陵威福自恣,不觉声色卒震于幼主之前。后来之祸,宜其及矣。”这话也就是说,张居正已经位高震主了,将来必将因此而得祸,可惜他自己还不觉得。

一直到了万历十八岁那年,据《明神宗实录》(卷106)记载,说他犯了个大错。+b\q′z~w?w·._n\e·t?说起来是大错,但其实他只是饮酒大醉,闹事打人。现在的中学生有时还打架斗殴呢,这完全可以看作是青春期的一种躁动。可这件事,冯保打了小报告,张居正与李太后的表现则是极为气愤。

张居正上书激烈批评万历帝“宫中起居颇失常度”,就是说这种生活作风太不像话了。

李太后因此气得甚至要废掉万历,另立万历的弟弟潞王为帝。最后虽然在万历的万般哀求下原谅了他,但还是逼着万历写了一篇《罪己诏》,也就是写检查,而且还是一篇向全天下公开的检讨书。

这件事之后,万历帝就彻底开始消极怠工了,而他这时最宠爱的一个姓郑的贵妃也开始代替母亲与张老师成为他的情感支柱。就这样,一年半后,也就是在大明王朝1582年的夏天,等那位既慈祥又严厉的张老师一死,他就开始了对张居正本人以及张居正改革的清算。

我们列举了这些教育事件说明了什么?

不可否认,张居正是个好老师,也不可否认,他教到了一个好学生。作为一个改革家兼皇帝最敬爱的老师,张居正无疑是想通过教育把小万历培养成自己改革事业的接班人。但应该说,也正是这位张老师的强势教育最终毁灭了这种完美的组合,也最终毁掉了他自己的改革成果。

他一生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两件事——一个是培养一个改革的接班人,一个是完成一场成功的改革——这两件事儿最终竟成为了一对矛盾体!

事实上,创造这对矛盾体的人——张居正,他本人也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矛盾体。他一方面既无私,另一方面却又有些偏狭;他既励精图治,又有些贪图享乐;他既勇于实践,巧于谋划,又有些固执己见、飞扬跋扈,以致为身后的悲剧埋下了祸端。

他身上有着数不尽的优点,这些优点促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促使他一手开创了一个中兴的万历王朝,这完全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与学习;但他身上也有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