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战国五大公知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柏拉图不是犯贱的卞和,觉得发现了一块美玉,就无论如何也要献给君王。^z¨h¢a*o_h/a\o~z^h^a~n,.?c¢o-m-他为什么憋着劲儿要和暴君打交道?因为他老人家一门心思想让哲学家当王,而哲学家在任何国家都不受欢迎。指望通过民选而让一位哲学家为王是不现实的,那就只能设法,把一位现成的王给改造成哲学家。想当哲人王还是帝王师,据说是西方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重大差别。一门心思想当哲人王的柏拉图,还是只能选择去当了帝王师,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亦然,可见形势比人强。

墨子的用心,估计和柏拉图差不多,也是要改造这些“王公大人”。只是他比柏拉图会说话,所以结果好一点,没有被变卖,不过是被楚王调侃,说是“贱人”而已。

我猜,墨子尊敬地喊着“王公大人”的时候,心里多半想着,这些人不是好东西,到了天下大同的那一天,都应该撤换掉。巨侠的心在滴血啊!

柏拉图有千古名篇《共和国》,畅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中文干脆就翻译成《理想国》。.d.n\s+g/o^m~.~n*e?t~墨巨侠其实也想着彻底砸碎旧世界,在一张白纸上勾画自己心目中的大同天下。

这就是《尚同篇》。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馀力,不能以相劳。腐朽馀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法律和政府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有一种观点,两个人有两种观点,十个人有十种观点,人越多,观点也就越多。大家都觉得自己对,别人错,于是彼此攻击。所以父子兄弟都不和睦,天下百姓,更是彼此谋害,水淹火烧投毒等等都干得出来。能力有余的,宁可闲着也不帮助别人;财富有余的,宁可浪费也不分给别人;有了知识,都想专利也不传授给别人。·白\马^书.院· ?毋?错^内^容.所以那时候天下大乱,人跟禽兽没啥区别。

墨子是在说,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要让不必有观点的人做到没有观点,就需要建立权威,即要找一个人成为行政首长。所以,应该选出天下最贤明而又有执政能力的人,让他去做天子。

因为这句话里出现了一个“选”字,曾经让近现代以来的不少中国人很兴奋,以为墨子已经有了民主选举的构想。

这种兴奋大概比较自作多情。有两条证据可以证明墨子绝不赞同民主。

第一,墨子虽然对平民阶级物质生活的困窘充满同情,但墨子是完全鄙视他们的判断力的。墨子说:“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智者出。”他不会相信一群笨蛋能选出一个好领袖。而墨子又是要做就做最好的,他不会满足于“最不坏”。

第二,墨子提到天下太大,没法直接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天下人自下而上普选,难度无疑更要大得多。所以按墨子的观点,民选在技术上自然更不可能。

这个“选”要是前面加主语,应该是墨子所最推崇的“天”。由天来选天子,那就不是什么失落的传统了。换个说法,那不过是中国人一直耳熟能详的“得天命”。

墨子是很自负的,曾宣称:“我的话已经涵盖世界上的一切真理。抛弃我的主张去自己思考,等于放弃收获而拾拣别人遗留的小米,反驳我就像是拿鸡蛋来碰石头,用光天下所有的鸡蛋,也不会对石头有什么损伤。”(参见《贵义》)显然在他心目中,谁是“天下之贤可者”,谁是最“贤良圣知辩慧”之人,没人能和自己竞争,如果真能建立大同社会,他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是第一任天子。

墨子是主张禅让的,那么就不大会赞同世袭,所以第二任天子应该仍然是选出来的。尧禅让给舜,流程是四岳推荐,然后尧最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