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

弘一法师平时穿一件百衲衣,上有224个补丁,都是他亲手缝补的。+6\k.a!n?s¨h\u,._c¢o/m+

民国初年,一时流行剪辫子。除了一些本来已剪去辫发的留学生,多数人都感到不适应。在江浙一带,年轻人盼着以前剃去的头发赶快长起来,好早点改头换面;老成一点的人多不愿意彻底剪掉辫子,往往留一截,变成了鸭屁股式;农民则多留恋那条长辫子,听说城里的警察手持剪刀,在街上替行人剪发,他们便不敢进城了。也有不愿剪发者把辫子盘起来塞在帽子里。总之,一个旧的时代,是不会一夜间便告结束的。

汤寿潜是民初要人,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浙江都督。他平时一身土布短褂,头戴箬帽,脚穿蒲鞋,手持一把纸伞,与当地老农无二。后来任交通总长、铁路局督办,他都是这身打扮。据说一次汤从松江乘船到上海龙华巡视工程,官舱里一商人以为这土老杆儿手脚不干净,疑心偷了自己的银插子,一路冷语讥刺,喋喋不休。汤未予理会。及轮船到岸,成千上万的人夹道欢迎汤督办,商人一见这场面,顿时吓傻了,跪地不起。¨b/x/k\a~n.s`h*u_.¨c.o\m.汤则一笑了之。

1918年夏天,张元济一家游北京,住北京饭店38、39号,父子、母女各一间。当时张的子女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感到北京的一切都与上海不同,很新鲜。一日,张家在北京饭店西餐厅用餐时,进来两男两女,女的都穿旗袍,一粉红,一淡绿,头上梳个发髻。张元济夫人说,这是旗人上层妇女的装扮,一定是满洲贵族。那时汉族女子都穿裙,旗袍是20年代以后才开始时兴的。张家姐弟盯住两个女子看了半天,心想,这在上海哪能见到。

1927年秋,张元济遭绑票,被关六天六夜。其间绑匪发现张所穿绒线衣上有破洞,大为诧异,没想到他们心目中的“财神爷”竟也穿破衣服。

北平时代,知识分子大多穿蓝大褂,西裤,半新不旧的皮鞋;反之则中式服装,满裆折裤腰的裤子。很容易分别。学者邓云乡说:“全城找不出一个穿西式裤子卖西瓜的。”不仅是北平,盛孰真在《回忆我和殷夫的交往》一文中说:“他(殷夫)脸色有些黝黑,身材不高,西发(分头),穿一件浅蓝色爱国布长衫,西装裤,脚上是一双旧皮鞋,一副潇洒的文人风度。^求_书+帮! ¢毋?错`内?容,”

北平沦陷后,市民生活一泻千里。学者赵荫堂穷得冬天只有一件破羊皮袍子穿,给学生上课时,破羊皮跟面条似的,不时从袖口落下来,他便不时塞回去,沥沥拉拉,弄个不停。

1944年8月15日,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四天后便销售一空。8月26日下午,《杂志》社在上海康乐酒家举办《传奇》茶话会,邀请沪上部分文化界人士和读者座谈。当时张爱玲与胡兰成刚刚成婚,胡兰成回忆:“张爱玲女士穿着橙黄色绸底上套,像《传奇》封面那样蓝颜色的裙子,头发在鬓上卷了一圈,其他便长长地披下来,戴着淡黄色玳瑁边的眼镜,搽着口红,风度是沉静而庄重。”

抗战前,在北平的公共场所若遇见一个戴金丝眼镜,穿蓝布大褂、礼服呢千层底鞋的人,问一声:“请问您在什么地方恭喜?”对方一般会这样回答:“兄弟去年刚从美国回来,在清华园有几个钟头的课……”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上海,对方一定穿笔挺的西装,夹着个大皮包,口含雪茄。被问及职业,他会打开皮包,取出名片递给你,同时报告说:“康奈尔大学工程博士、沪江大学教授,兼光华大学讲师……”

清华教授马约翰一年四季都是一种打扮:短袖衬衫,打领结,猎式西式短裤,羊毛长统袜子。

胡适是有美国背景的新派人物,穿着上却另当别论。任北大校长时,他都是穿蓝布大褂,冬天罩在皮袍子或棉袍子外面,春秋罩在夹袍子外面,夏天除酷暑时穿夏布杭纺大褂外,一般也是一件单蓝布大褂。

胡适任北大校长时,一年冬天中文系开会,胡也到场。散会后胡适与杨振声、唐兰三人一起出来。杨振声穿獭皮领礼服呢的中式大衣,戴獭皮土耳其式的高帽子,嘴含烟斗,走在最前面。胡适穿棉袍子、蓝布罩衫,走在杨振声身后,还替杨夹着皮包。乍一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