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一点也不错。?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历史被《推背图》推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冯道了,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总之是名声不太好。可是如果谁有心思翻一翻孔子的书本的话,你就会发现,或许冯道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
这样说话会惹来立场坚定的史评者拍砖的,盖因这个冯道是一个职业宰相,这家伙也真能玩,他活到七十多岁,总共给十个皇帝做过宰相,也亏他有本事,能够找到这么多的皇帝用他。只能说他运气好,出生在皇帝高产的年代里。不管是谁只要占据了一个城池,趴在城门楼上脑门一转悠,我靠,我也登基过过皇帝瘾算了,这就为冯道的宰相职业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
冯道侍奉的第一个皇帝是占据幽州的刘守光,由于冯道反对刘守光称帝,遂被打入大牢。按照修史者的观点,一朝为臣,终身是奴,君辱臣死,主耻奴亡。而刘守光死后冯道却居然敢不死,实在是让奴才们咽不下这口气。
冯道所侍奉的第二个皇帝是后唐的李存勖,李存勖称帝后,先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优!品\小.税.旺¨ ,毋`错¨内_容`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便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自己住在茅草屋里,当地的官吏送来的东西他都没有接受。当时大契丹已素闻冯道大名,想将他抢走,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他也尽力帮助。
到了耶律德光横空出世的时候,冯道正在替他的第三个皇帝老板李嗣源打工。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在这期间冯道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诗人聂夷中的诗《伤田农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让李嗣源经常诵读;二是曾借李嗣源心爱的玉杯劝诫他修仁德之道。因而冯道赢得了李嗣源的敬重。^2\捌\墈_书`蛧? \哽+芯`蕞_哙*
说起来这个历史真是怪到家了,这么多的皇帝,居然活不过冯道这么一个糟老头子。不久,乖乖听话的李嗣源死翘翘了,冯道就又换了他的第四任皇帝老板李从厚。李从厚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但是他很快丢了皇帝的宝座,冯道来不及指点他什么。
冯道的第五个皇帝老板是李从珂。李从珂这个皇位就是从李从厚手中夺过来的,他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件事,是因为他是李嗣源的养子。抢了皇帝宝座的当天,冯道率领百官迎接他登基。但是李从珂只喜欢对主子忠诚的奴才,不喜欢像冯道这样特立独行的怪人,就打发他出京城到外地去做官。
这件事李从珂做错了。
错在何处?
他也不想一想,冯道乃职业宰相,称得上专业型的人才,他居然敢不用像冯道这样的专家,那还能混得下去吗?
混不下去的,这都在史书上写着呢——《推背图》上也有的。
连冯道都不用,这还像话吗?
有人生气了。
生气的人一个叫石敬瑭,另一个叫赵德钧。
石敬瑭,雄性,出产于李克用手下沙陀军事将领臬捩鸡的家中,落地就会啼哭,天才!后娶后唐明宗李嗣源女儿为妻,正式进入中央权力中心。
赵德钧,雄性,家有养子一名,名赵延寿,娶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另一个女儿,在李嗣源面前说话也是管用的。
石敬瑭和赵德钧都认为李从珂不是个东西,但自家的兵力又不足,于是双方求助于大契丹的耶律德光。
这样耶律德光就可以挑挑拣拣了,看两家谁开出的条件好。
赵德钧在这一轮竞标中隆重败北。
他开不过石敬瑭。
因为石敬瑭敢整,一点也不脸红的管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叫爹,这本事一般人学不来。虽然学不来,但赵德钧却仍是不服,又进行了最后的努力,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父子双双去了契丹,耶律德光明确地告诉他:我们契丹人最重承诺,我既然已经答应了石部,那么除非石头烂掉,我的主意才能改变。
赵德钧很没情绪,但他的养子赵延寿却在大契丹幸福地做起了官。
人生啊,就是这么扯淡!
这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