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军舰的火炮布局方式则基本属于船旁列炮法。经过经费、建造周期等方面的通盘考虑,福建船政最终选取了装备13门火炮的方案,模仿建造,即著名的二等巡洋舰“扬武”号。相对耗资较大,养船经费也较高的21门炮军舰方案,则不知所终。
1872年3月12日,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江宁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举国为之震悼。5月23日,从闽浙调来接任两江的总督何璟乘坐船政“万年清”号军舰于凌晨抵达上海,旋即做了一项特殊的安排。当天,长江江面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壮观的舰队,以船政的“万年清”领队,江南制造局初创的全部四艘军舰“惠吉”、“操江”、“测海”、“威靖”跟随在后,浩浩荡荡开往江宁,负责接运曾国藩的灵柩回湖南原籍安葬。以近代化的军舰作为随扈的卫士,尤其是其中竟同时在列江南、船政两厂的首制军舰,对于这位身前致力中兴洋务的人物而言,无疑是最具意义的安排。(1)
古老的风帆战舰外形与蒸汽烟囱的合体,构成了“海安”独特的面貌。具有这样特征的军舰,在19世纪并不罕见,其中尤以图中这类法国军舰为多。
云集的军舰瞬间离去,使得黄浦江畔顿时显得有几分冷清,然而一夜过去,5月24日,上海城里涌起了新的传奇。这一天,江南制造局也鸣响了她向制造大型军舰领域进军的号角声。据当时上海的《申报》报道,当天制造局内水泄不通,观看新船下水的人群蔚为壮观,“中外士民如云,盖万人”,去高昌庙看新军舰,俨然成了此时沪上的新风俗。在《申报》记者眼中,比人潮更为壮观的是,这次江南制造局下水的军舰,竟然是一艘“恍如峰嶂屹立”的庞然大物,(2)不仅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四艘,甚至黄浦江上往来的外国舰船,也都无法望其项背。更为特别的是,江南制造局问世的新军舰属于巡洋舰舰型,而且是一艘装备了20余门火炮的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