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善等人手持火把继续前行,火光映照下,他们走在一条斜向下延伸的坡道上。
坡道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青石砖,看起来像是一座墓穴中的甬道。
在这通道两旁,是用大量象牙、象骨等组成的殉葬沟。
这位献王确实称得上一代巫王,仅这一殉葬沟的规模就令人惊叹。
这些殉葬的象牙和象骨数量不可胜数,而且都半埋在土中,象征着墓主人有望飞升的意愿。
苏铭善大致估算了一下,在这个殉葬坑里至少有八十西副象骨,象牙和人骨更是多到无法计算。
要知道,在这条规模不小的殉葬沟中,这样的殉葬坑还有很多。
这位献王虽然是个边疆小王,但他的手笔却不小。
"哼!"陈玉楼看到殉葬沟里的财宝,冷笑道:"献王当年搜刮民脂民膏,单是这个殉葬坑就有这么大规模,看来镇陵谱上记载的没错。
"
"这只是冰山一角,献王墓究竟有多大还不得而知。
"
陈玉楼对苏铭善和鹧鸪哨说:"像这样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我觉得应该尽量拿出来救济天下百姓。
"
苏铭善对此没有异议,只让陈玉楼安排卸岭力士自行处理。
就在卸岭群盗开始搜刮殉葬坑里的财宝时,前方传来一名卸岭力士的声音:"三位当家,前面发现了一条地下暗河。
"
听到卸岭力士的话,陈玉楼派了几个人继续搜刮殉葬坑里的财宝。
剩下的跟随苏铭善,陈玉楼等人己经到达尽头。
在道路的尽头,墓道内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潮湿的墓道尽头处,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横亘在众人眼前。
在这暗河边,有几艘早己破损的小船,显然是数千年前献王修建陵墓时留下的遗物。
如今,这些木船己完全损坏,无法使用。
没想到通往献王墓的通道竟与中原常见的墓葬形式大相径庭,更有一条宽广的地下暗河挡在中间。
要跨越这条暗河,只能像穿过遮龙山水洞那样,依靠竹筏渡河。
苏铭善立即命令手下砍伐竹子制作竹筏。
卸岭力士们迅速行动,不久便做好了所有渡河所需的竹筏,数百个竹筏随后漂浮在暗河的水面上。
看到竹筏准备就绪,这里除了巨大的殉葬沟外,再无其他重要发现。
苏铭善随即带领卸岭力士们驶向暗河深处。
几名卸岭力士手持火把站在竹筏上,苏铭善、陈玉楼和鹧鸪哨三位首领则站在一个竹筏上,居于队伍前方。
献王的水洞比之前的遮龙山水洞更为阴冷潮湿,洞内的每一处都透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原始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