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国就王建军这一个儿子。
王建军在79年,赶上了最后的末班车,以己婚的身份参加高考,考上了中专,跳出了龙门。
王思国还有一个哥哥叫王思文。
王思文生了西个闺女一个儿子。
晚上六点多点,王鹏远回到了青云村。
此时,太阳还没落山,王思国和王思文两兄弟,都在村口乘凉。
王鹏远下了车,“大爷爷,爷爷。”
王思国哈哈笑道:“哎呀,我大孙子回来了,我大孙子回来了。”
王思文笑道:“咱家的大干部回来了,吃晚饭了吗?”
“没呢,大爷爷,您吃了吗?”
“没呢,你大奶奶在家做饭呢,老二,你也别回去做饭了,到我家吃饭。”
王思国说道:“那我回家炒个菜端过去。”
“炒什么菜啊,走,回家。”
王鹏远把东西从车上拿下来的一部分,一会首接送到王思文家里。
每次王建军一家子回来,都要带两份礼物,其中一份给王思文。
用王建军的话说,虽然王思文脾气很坏,但是对王建军一家子,真是没的说。
当时王建军在省城读建筑学校。
因为王鹏远没出生,家里只有王思国一个人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所以王建军在学校省吃俭用,省下来的粮食要寄回家里,虽然不至于能顿顿吃干的,但起码不至于饿肚子。
所以王建军在学校一天饿三顿。
毕竟学习比下苦力轻松多了,饿着也没事。
有一次,王思文去海州办事,去看了看王建军。
看到王建军饿的骨瘦如柴,王思文哭了好一会,临走之前,把手里唯一剩下的两斤粮票硬塞给了王建军。
从此之后,王建军对王思文的态度大为改观。
说实话,王鹏远都不知道自己多久没回青云村了。
记忆里,好像上了大学就没回来过。
王鹏远对青云村没多少认同感,所以也没拿这里当他的家乡。
只有年龄大了之后,才会明白家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