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场阅卷官都搞不懂了,诗词写的如此好的考生,怎么可能经义和杂学得零分了,这样的才子,要是考不中进士的话,他们都会为此感到惋惜?!
“各位大人,不对!你们仔细看他经义和杂学上写的,好像答的是策论的文章!”
这时候,一位阅卷策论的大人发现了两张零分答卷上的不同,这位才子,零分试卷上写的好像是策论的文章。
于是这位大人来到最前面,拿起两份零分答卷,把他们凑在一起,然后兴奋的道:“你们看,合上了,这两份答卷上的策论,应该是这位考生策论文章的下半部分。
嗯?!”
两份零分试卷合在一起,刚好可以让这位考生的文章连贯到一起。
只是这两份零分答卷文章合到一起,这篇文章还是不连贯,最上面还是少了一截。
但这位阅卷只是瞟了几眼,立马就被吸引了。
根据这位考生的下半部分,这位官员一眼就判断出,这位考生写的策论,绝对是对策论题目,也就是蜀地洪水的一个完美解决办法。
这位考生写的没有添加任何辞藻,但越是写的平淡,越是能够让人看懂。
“各位大人,你们不要站着了,快,帮本官找找这位考生的策论,如果不出意外,这位考生的策论,可能会造福咱们武国千千万万的百姓!”
由于今年帝考策论涉及到了水利,所以阅卷策论的阅卷官,有好多都是工部的官员。
而这位急不可耐的大人,就是负责蜀地洪水的工部官员。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位考生策论的价值,迫切的想要找到这位考生策论的上半部分,他有一个预感,这位考生的策论,将会是解决蜀地洪灾的最完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