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我顿时觉得可能性很大,之前那种压抑郁闷的心情,立马一扫而空!
我深深的喘了几口气,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指着探测器探出来的这片区域,对着他们几个说道:
“咱们研究一下,看看怎么把青石条弄开,这下面绝对有东西!”
二牛、柱子,还有李超,他们几个看起来也是一脸兴奋,觉得下面有好东西。′卡.卡*晓?税^惘? -最′新*漳+劫,庚*芯?筷?
这点毋庸置疑,你想啊,如果不是啥金贵的东西,咋可能会藏在这么隐蔽的位置?
即便下面不是我们猜测的墓中墓,那肯定也是啥重要的东西,值得一探!
“咋整?青石条这么大块,咱们用啥办法才能整开?”
柱子挠着头,有些犯愁,看着我们问道。
的确像柱子说的那样,青石条太大了,光凭我们几个,属实有点费劲,不太好整。
“妈的,明知道是块肥肉,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吃不到嘴里,太气人了!”
李超看着眼前的青石条,使劲搓了搓脸,抱怨道。
我大体上看了看青石条的布局结构,整条墓道宽度大约能有5米,从左到右,由6块青石条拼凑而成,每块青石条,大概能有差不多16米长,08米宽,相邻的青石条缝隙中,应该是用了某种粘合剂填充的。?z¨x?s^w\8_./c_o.m-
这种辽墓的结构布局,跟赤峰发掘的耶律羽之墓,还有辽宁法库叶茂台发掘的辽墓群,大体上都差不多,都是用青石条混合着粘合剂铺成的,为的就是保证墓道结构稳定。
我蹲下身子,用铲子使劲刮蹭青石条之间的填充物,看起来不是很硬,能刮掉一些碎末。
我伸手沾了些刮下来的碎末,使劲捻了捻,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基本上没啥味道。
我分析了一下,这种粘合剂,应该是用石灰、黏土,还有糯米浆、鱼胶、麻丝等东西混合而成的,虽说有些难搞,不过照比明清墓的“铁水浇铸”,还是要好搞的多。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了想法,对着二牛招呼道:
“二牛,去把撬棺材用的撬棍拿来,长的短的都要,多拿几把来,咱们找个点,慢慢撬着试试!”
二牛听我让他去拿撬棍,还有点不太情愿,指着地上的大块青石条,逼逼叨叨:
“大哥,你扯啥呢?就凭几根撬棍,你就想把石条撬下来?我敢打赌,这些石条,一根至少得有800-1000斤,你做梦没睡醒呢吧?”
听他磨叽我就来气,冲他骂道:
“艹,你咋这么多废话呢,让你拿你就去拿,磨叽个啥,不想分钱啦?再说不用撬棍,你还有啥好办法吗,来,你说说让我听听,是不是还得给你雇几台挖掘机,吊车来干活?”
二牛嗦喽着牙花子,半天没憋出个屁,只好不情愿的拿撬棍去了。+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
其实,我也知道二牛说的有道理,他分析的没错,眼前这些青石条,每块就算按照尺寸16米长x08米宽x015米厚来计算,重量都得超过半吨了,这还没算粘合剂的因素呢,再加上粘合剂干扰,肯定更不好弄。
而且,如果仅仅只是石条与石条之间有粘合剂,可能还好处理一些,要是石条与地面之间,也是用粘合剂铺设的话,那就更加没戏了。
甚至有的辽代贵族墓,铺设的青石条,是嵌在墓道地基中的,结合紧密,稳定性强,那就更完犊子了,估计只能上雷管了,用炸药炸开。
没一会儿,二牛就把撬棍扛回来了,长的短的,粗的细的,一共七八根,一股脑全拎来了。
“来,给你,我倒要看看,你咋用撬棍把这些石条弄下来!”
二牛把撬棍往地上一扔,叉着手抱在胸前,看起了热闹。
“行,你就等着看吧,小爷我今天让你开开眼!”
看着不服气的二牛,我笑着说道。
紧接着,我取了根短撬棍,蹲在地上敲敲打打,沿着探测器发出警报的那块青石条,将其四周填充的粘合剂缝隙,敲出了一道明显的沟槽。
然后,我随手扔掉了撬棍,在他们几个惊愕呆滞的注视下,缓缓解开了裤腰带,对着凿出来的沟槽,痛快的呲了一大泡375摄氏度的温泉……
“艹,你真恶心,都他么溅我鞋上了!”
二牛离得最近,被我一通骚操作懵住了,来不及撤退,溅了一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