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63章 蛰伏之狼(下)

第63章 蛰伏之狼(下)

河,经他们布满老茧的双手,淬炼成一片片冰冷的甲片。当他们按照多年习惯,在新造铠甲内侧刻下"洪武年制"的字样时,粗糙刻痕里渗出的,不只是淬火时迸溅的火星,更是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以及命运无常的苦涩。谁能想到,这些曾象征大明繁荣昌盛的器物,如今正被锻造成刺穿其胸膛的致命武器?工坊内,锻打声日夜不息,轻型链甲如银蛇盘绕,重型板甲似玄龟披甲,在阳光下泛着幽冷光芒,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血色命运。那些"洪武"字样,在金属表面若隐若现,恰似历史投下的嘲讽暗影。

在紧锣密鼓筹备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先展现出超越草原传统首领的政治智慧。他深谙萨满教在草原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耗时数月精心策划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祭天仪式。当夜幕笼罩草原,寒风裹挟着沙砾呼啸而过,也先暗中命人在九座山丘之巅,将浸满油脂的羊毛束点燃,九道火光如流星般划破夜空。刹那间,火光照亮了整个草原,映得云层如燃烧的血幕,连远处的狼群都停止了嚎叫,怔怔望着这奇异的天象。萨满巫师们身着缀满兽骨的法衣,在火光中疯狂起舞,振臂高呼早已准备好的预言:"北斗七星落瓦剌,草原将有新可汗!"在众人震惊与敬畏的目光中,也先披着清冷月光,缓缓登上祭坛。他身披缀满狼牙与鹰羽的大氅,手持镶嵌宝石的权杖,每一步都似踏碎了旧秩序的枷锁,将自己塑造成为天命所归的草原新主。祭坛下,各部族首领望着这"天赐异象",眼中的疑虑渐渐被恐惧与臣服取代。

与此同时,也先将矛头直指不可一世的黄金家族权威。他组建了一支由萨满、商队和密探组成的特殊队伍,游走于草原各个部落。通过这些人的口耳相传,"鞑靼可汗阿鲁台私吞明朝赏赐,不配为汗"的流言如瘟疫般蔓延;又指使文书官篡改鞑靼与明王朝互市的文书,伪造"阿鲁台愿为明臣,图谋共灭瓦剌"的所谓证据。这些精心设计的阴谋诡计,如投入干柴堆的火星,成功点燃了瓦剌与鞑靼之间仇恨的熊熊烈火。当阿鲁台看到那份伪造的文书时,愤怒地将羊皮案几掀翻在地,却不知自己早已落入也先的圈套。也先的使者带着染血的文书,在各部落间穿梭,将猜疑与敌意播撒在草原的每一寸土地上,曾经维持草原平衡的微妙关系,正在迅速崩塌。

然而,此时的大明朝堂,却陷入了严重的战略误判之中。朱高炽将主要精力倾注在九边反腐与淮军整训,不断叮嘱宁夏总兵李贤:"瓦剌朝贡至今如常,马市不可轻易关闭。"在皇帝眼中,瓦剌内部矛盾重重,也先虽名义上是首领,但手下几位族长各有势力,难以形成统一威胁。就连锦衣卫传来"也先于阿尔泰山练兵,甲胄反光十里可见"的紧急密报,时任兵部侍郎的张本也只是嗤之以鼻:"不过是游牧射猎之景,何须如此大惊小怪?"唯有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杨士奇,以其敏锐洞察力,在《边事奏疏》中大声疾呼:"也先之智谋远超其父,如今铁锅大量流入漠北,他日必成燎原之火,望陛下早做防备!"他连夜绘制图表,详细说明瓦剌获取铁器的数量与潜在威胁,言辞恳切,情真意切。然而,这份凝结着心血的奏疏呈递上去后,只换来"加强边防侦查"这一敷衍了事的命令。朝堂之上,官员们为边军裁汰方案、屯田收益分配争论得面红耳赤,却无人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早已在草原深处蛰伏。

暮色渐浓,草原上寒风愈发凛冽。也先的怯薛军正在进行每日操练,三千铁甲骑兵如黑色洪流奔腾,马蹄声如雷鸣震撼大地,惊起成群黄羊四处逃窜。骑兵们胸前的护甲上,"洪武"字样在夕阳余晖下忽明忽暗,仿佛在无声地嘲讽着大明王朝的疏忽与大意。而此刻的紫禁城,文华殿内灯火通明,君臣们为了军饷调拨的具体数字争执不下,为屯田细则的一字一句反复斟酌。朱高炽揉着疲惫的额头,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丝毫没有察觉,在千里之外的草原上,也先正站在山丘之巅,望着南方,眼中闪烁着狼一般的寒光。一场足以撼动帝国根基的巨大风暴,正在草原深处悄然成型,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呼啸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