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62章 蛰伏之狼(上)

第62章 蛰伏之狼(上)

担任千户长,建立起严密的统治体系。每个帐篷都要进行详细登记,羊皮册上记录着男丁的数目、年龄和特长,加盖的朱砂印红得刺目,宛如新政权烙下的印记。他还从万千青壮年中精挑细选,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怯薛军"。

这些勇士身披的铁甲,竟是用从明朝互市得来的铁锅熔铸而成。当阳光照射在这些特殊的铠甲上,折射出斑驳的光晕,仿佛预示着它们即将沾染的鲜血。瓦剌铁匠们日夜敲打,火星在草原的夜色中飞溅,将汉人眼中的炊具,锻造成寒光凛凛的战争利器。

为了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也先在表面上对大明王朝表现得极为恭顺。继位次月,他便派遣使者前往北京,献上二百匹膘肥体壮的良马。这些骏马毛色油亮,四蹄生风,皆是草原上的千里神驹。当大明礼部官员按照惯例准备赏赐白银千两时,使者却出人意料地跪地请求:"我部炊具匮乏,恳请大明赐铁锅五百口,以改善饮食。"

朝堂之上,大臣们闻言不禁哄笑,在他们眼中,瓦剌不过是尚未开化的蛮夷,连金银的价值都不懂。却无人注意到,使者在离开瓦纳之前曾经被野仙秘密召见,在他的那座无人知晓的兵工厂里看到了如何把铁锅熔铸成铁浆,再把铁浆重新铸造成甲胄。此时此刻的大明王朝,更无人会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炊具,日后将成为威胁大明边疆的致命武器。

在明蒙交界的边境榷场,瓦剌商队的身影日益频繁。他们赶着满载皮毛、奶制品的勒勒车,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与大明商人讨价还价,看似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然而每当经过铁器铺时,商人们总会驻足良久,眼神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贪婪。他们不惜重金购买各种铁器,小到锄头镰刀,大到刀剑甲胄,凡是能得到的,都想尽办法收入囊中。这些交易看似平常,实则暗流涌动,每一笔买卖都可能是未来战争的伏笔。商队中甚至混有精通锻造的工匠,他们借着贸易的幌子,暗中观察大明铁匠的锻造工艺,将学到的技术悄悄带回草原。

哈密卫的巡检司曾偶然查获一支鞑靼商队。当巡检们掀开货物的毡布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五驮硝石赫然在目,而所谓的"良马"不过十匹。巡检司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连夜写好密报送往朝廷,称"瓦剌马市,实为兵器走私"。

然而此时的朝廷正因边军整顿事务焦头烂额,朱高炽每日批阅的奏疏堆积如山,内容涉及边军裁汰、训练、粮饷调配等诸多事宜,常常批阅到东方既白。这份至关重要的密报,最终被淹没在如山的公文之中,无人问津。内阁大臣们忙于讨论开海禁、兴工商的各种各样的新政,对这份来自边疆的警报无暇顾及,命运的齿轮就在这不经意间开始转动。

也先站在草原的高坡上,望着南方天际那抹若隐若现的宫阙飞檐。他缓缓抚摸着手中的弯刀,刀刃上还残留着王叔们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

"汉人以为铁锅只能煮饭。"他低声对身旁的亲信说,声音被朔风撕成碎片,"却不知在瓦剌匠人的手里,很快就能变成刺穿他们胸膛的利刃。"

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惊起一群寒鸦,黑压压的羽翼遮蔽了半边天空。而此刻的大明王朝,还沉浸在边军整顿初见成效的喜悦中,全然不知一场足以撼动帝国根基的危机,正在草原深处悄然酝酿。

紫禁城的晨钟再次敲响,朱高炽在奏章堆中抬起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

窗外,御花园的玉兰开得正盛,洁白的花瓣落在奏章上,与硃批的红字形成鲜明对比。这位兢兢业业的大明皇帝此时并不知道,在那千里之外的草原上,也先的狼头大旗正在猎猎作响,一场暴风雨也即将来临,并且会笼罩整个帝国。

文书房的铜漏滴答作响,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两个政权的命运,正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靠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