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数年风雨,依然清晰如昨。
不等少年反驳,朱高炽已猛地指向北方天际:"就算有百万大军、千员虎将,谁能如你爷爷般,将五十万兵马调度得如臂使指?"
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朱高炽的目光却愈发锐利,仿佛穿越时空,看到邱福大军深陷重围的惨状:"邱福自持靖难旧勋,孤军冒进,十万忠魂埋骨荒原。你可知那一战后,应天城里多少妇人哭瞎了双眼?多少稚子成了孤儿?统兵之事,岂能儿戏?"
朱瞻基咬着嘴唇,甲胄下的拳头攥得发白:"我……我也能统兵。"
少年梗着脖子,眼底燃烧着不甘的火焰:"我随英国公研习兵法十载,演练沙盘百次,二十万大军,我定能……"
"你爷爷会舍得让你涉险?"朱高炽的声音陡然压低,仿佛怕惊动城砖下的英灵。
他凑近儿子耳畔,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永乐十八年,姚广孝在庆寿寺圆寂前,曾对皇帝说过——生于战火者,必归于战火。"
朱高炽顿了顿,望着儿子震惊的神色继续道:"当年你爷爷在靖难之役曾被流矢射中,是姚少师用道家秘术救了性命。可见天道循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爹,你不是不信鬼神吗?"朱瞻基诧异地抬头,却见父亲望着长城蜿蜒的方向,眼神里有他从未见过的复杂。夕阳将朱高炽的影子拉长,与古老城墙的轮廓渐渐重叠,恍惚间竟像是融为一体。
"信与不信,御驾亲征已成定局。"朱高炽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大氅,貂裘毛领上的霜花簌簌掉落。
朱高炽弯腰拾起一块被冻在砖缝里的箭镞,那是前朝遗物,铁锈斑驳如血:"我们能做的,是让每石粮草都饱满,让每支箭矢都锐利。让大同的城墙固若金汤,让宣府的烽火永不熄灭。"
朱高炽转身沿着城墙走去,靴底碾碎冰碴的声响清脆如裂玉:"记住,后方安稳,才是对沙场将士最好的慰藉。"
朱瞻基站在原地,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暮色中的长城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烽火台次第亮起的火光,恰似巨龙身上未愈的伤口。寒风掠过箭楼,传来戍卒苍凉的歌声,那调子竟与江南水乡的童谣有几分相似,在苍茫天地间久久回荡。
朱瞻基握紧腰间宝剑,突然明白,所谓的天命,或许就是一代又一代大明子孙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