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22章 落日雄狮

第22章 落日雄狮

接过其中一份战报时指尖微微发颤——封蜡上凝固的血珠,昭示着这份战报穿越百里生死路的惨烈。?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奉天殿的铜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却掩不住空气中骤然弥漫的肃杀。

文武百官再次聚集在奉天殿,虽然不知此次战况如何,但从皇帝凝重的面色,群臣也能看出前线战事应该吃紧。

王忠也不顾群臣的反应,尖细的嗓音兀自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大同总兵急奏!正月初七丑时至卯时,鞑靼部约有三万大军分多路突入长城,东路游击将军阙忠所部与敌血战于聚乐堡……”

随着战况细节的展开,不少文官攥紧朝笏的手指开始微微发白,武将们袍服下的肌肉则变得紧绷如弦。

最震撼的噩耗如重锤砸落:

游击将军阙忠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直至力竭坠马。他临终前死死攥着染血的军旗,喉咙里挤出的最后话语竟是“保住粮道”。

当王忠念到“全军二千二百人死战不退,仅存五百三十七人”时,殿外突然卷进一阵狂风,将烛火吹得明灭不定,不少文官都忍不住发出压抑的抽气声。

朱棣的指节捏得发白,龙椅扶手传来细微的吱呀声。这位曾数次率军征战漠北的帝王,此刻眼底翻涌着比塞北狂沙更汹涌的怒涛。

朱棣想起永乐八年亲征漠北时,阙忠还是一个在中军帐斟酒的小旗,如今却化作战报上一行冰冷的文字。

“追封阙忠为忠勇伯,允许子孙后代世袭罔替!所有阵亡将士赏银双倍!"朱棣猛地踹开脚边的矮凳,震得地砖嗡嗡作响,"所部其余幸存者全都就地晋升两级,再按照朝廷旧制进行赏赐!"

满殿称颂声中,朱高炽却注意到父亲扶案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然皇帝对群臣此时此刻的歌功颂德并不满意,甚至心有怨气。

"够了!"朱棣突然暴喝,洪亮的声音在梁间回响,久久不散,满朝文武顿时安静下来,"粉饰太平的话留着给死人说!"

帝王抓起案上战报,狠狠甩在群臣面前空地上,信纸展开时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阿鲁台这条老狗,去年刚递降表,今年就敢带着三万狼崽子撕破盟约!"帝王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众人,"他哪来的胆子?背后是不是有瓦剌人在捣鬼?"

朱高炽望着父亲剧烈起伏的胸膛,忽然想起乾清宫墙角僻静处堆积的药渣——太医院每日熬煮的人参黄芪,怎么也填不满征战岁月里留下的病根。

殿外晨光渐浓,寒风卷着雪粒扑在窗棂上,将帝王的身影映得愈发佝偻。

此刻的朱棣,不再是史书上威风八面的永乐大帝,而是个被岁月与战火折磨得疲惫不堪,却仍要为江山社稷撑起一片天的老人。

奉天殿内鎏金蟠龙柱上,烛火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将群臣的影子投映在青砖地面,似群魔乱舞。

夏元吉率先撩起绯色官袍重重跪伏在地,象牙笏板叩击金砖发出清脆声响:"陛下天纵神武,昔年四出漠北犁庭扫穴,四海宾服。如今阿鲁台这跳梁小丑居然犯我边境,若陛下御驾亲征,必能以雷霆之势,让这些胡虏知晓天威不可犯!此番出征,定能一举荡平鞑靼,为我大明子孙开创万世太平基业!"

夏元吉刻意拖长尾音的颂词,在空旷大殿内激起阵阵回响,尾音中饱含的谄媚之意,让不少文官微微皱眉。

朱棣半阖的眼眸微微睁开,枯瘦的手指摩挲腰间玉带,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转瞬即逝的神色,却被素来善于察言观色的胡濙敏锐捕捉。

这位礼部尚书立刻趋前半步,腰间玉带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声音激昂:“夏大人所言极是!陛下龙旗所指,漠北冰雪亦当消融,何愁鞑靼不灭?我等皆愿追随陛下左右共赴沙场,扬我大明国威!”

胡瀅身后数位御史也纷纷附和,此起彼伏的赞颂声如同谄媚的浪潮,在大殿内翻涌。

朱高炽望着父亲挺直的脊背,却注意到那龙袍下隐隐透出的疲惫。

“且慢!"杨荣突然跨出班列,绯袍下摆扫过满地碎玉般的光斑,官帽上的梁冠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杨荣手持奏疏,神色严肃:"兵法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鞑靼乃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来去如风。陛下四次北征虽重创其部,但草原茫茫,若彼等故技重施,以逸待劳诱我深入,我军深入大漠,粮草补给困难,恐将陷入险境。如今陛下即使再次御驾亲征,若他们望风而逃,消失得无影无踪,届时又该去哪里寻找他们的主力决战?还望陛下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