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多了。
1.3 冰魄掌的量子烙印
省医学研究院的灯光在凌晨三点依然亮着。赵莽坐在病理科主任办公室里,指尖敲击着桌面,等待最后的尸检报告。窗外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在寂静的医院走廊里回荡出诡异的回音。
"赵老师,结果出来了。"病理科主任杨雪推门而入,白大褂上沾着些许水渍,眼镜后的双眼布满血丝。她将一叠厚厚的报告放在赵莽面前,最上面是一张断层扫描图像。
赵莽拿起扫描图,眉头立刻拧成了结。图像上,尸体冰封部分的皮下组织呈现出奇特的纹路——无数细小的分支从中心点向外辐射,每一根分支又分出更小的支脉,层层叠叠,如同冬日窗户上凝结的冰花,却有着精确到微米的数学美感。
"分形冰晶结构,"杨雪的声音有些发抖,"死者皮下胶原蛋白发生了晶体化转变,形成了自然界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几何图案。"
赵莽将扫描图对着灯光细看。那些冰晶纹路呈现出完美的六边形对称,每一个分支的角度都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形成这种结构?"
"我们做了模拟实验。"杨雪调出电脑上的数据,"只有在零下150摄氏度以下的超低温环境中,配合特定频率的电磁场,才可能让生物组织形成这种分形结晶。而且..."她停顿了一下,"必须在瞬间完成冷冻,否则细胞会因冰晶膨胀而破裂。"
赵莽的右手掌心突然传来一阵刺痛。那五个红点自从在宾馆产生幻觉后,就变得异常敏感。他不动声色地将手插进口袋:"明代有这种技术吗?"
"不可能。"杨雪斩钉截铁地说,"即使是现代,要达到这种效果也需要最先进的低温实验室设备。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人掌握了某种我们尚不了解的制冷技术。"杨雪压低声音,"或者...不是技术。"
赵莽明白她的暗示。不是技术,那就是超自然力量。他想起父亲笔记中提到的"玄冥教",据传他们掌握着操控"冰与火"的秘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临时住所,赵莽翻开了从大学图书馆借来的《苗疆巫典辑录》。这本冷门的民俗学着作记载了西南少数民族传说中的各种秘术。在"冰魄篇"中,他找到了想要的描述:
"冻魂术,黑苗秘传极寒之法。施术者以掌击敌,寒气透骨,魂凝魄固,体结冰花,纹如蛛网,七日不化..."
旁边还附着一张手绘的冰纹图案。赵莽将尸检扫描图与之对比,纹路几乎一模一样。
"不是传说..."赵莽喃喃自语。他翻开父亲的工作笔记,在密密麻麻的记录中找到一行小字:"冰魄掌与量子隧穿效应可能存在关联,极寒状态下物质波函数坍缩方式异常..."
科学解释与古老巫术在此交汇,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玄冥教掌握的"冻魂术"可能是某种超越时代的低温技术,或者更可怕——能够操控物质在量子层面的状态。
夜色渐深,赵莽却毫无睡意。他决定再去一趟停尸房,重新检查那具诡异的尸体。医院夜班保安已经认识他,点点头就放行了。
停尸房的冷气比白天更加强烈,赵莽呼出的白气在面前凝结。他拉开存放尸体的金属柜,寒气立刻涌出,在地面形成一片白霜。
尸体依然保持着半冰半焦的状态,冰封部分在停尸房的低温下甚至更加晶莹剔透。赵莽戴上手套,小心地抬起尸体的左手。掌心处的五个凹陷点现在清晰可见,排列成完美的五边形。
"冰魄掌印..."赵莽轻声说。突然,他感到右手掌心的五个红点开始发烫,温度迅速升高,几乎要灼伤皮肤。与此同时,尸体冰封部分的冰晶纹路开始发光——一种幽蓝色的冷光。
"见鬼..."赵莽后退一步,但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他带来的雷火筒残件突然从证物袋中滚落出来,铜管表面的鲤鱼浮雕在蓝光照射下仿佛活了过来,鳞片闪烁着金属光泽。
接着,毫无征兆地,雷火筒自燃了。
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一种诡异的青白色磷火,没有热度,却将停尸房的墙壁映照得如同海底。磷火在空中勾勒出扭曲的文字,赵莽立刻认出那是父亲的笔迹:
"冰魄飞钱,量子涡流"
八个字悬浮在空中约十秒钟,然后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般消失了。雷火筒残件掉在地上,表面覆盖着一层白霜,仿佛刚才的燃烧抽走了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