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撤兵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吴军诸将闻讯,无不欢喜。唯独作为主帅的陆抗,紧蹙眉头,闷闷不乐。
见此,心腹左奕不明就里。
“大都督,蜀国援驰西陵的军马不战自退,岂非好事?大都督却为何,反而苦闷惆怅?”
“呵呵……”
闻言,陆抗苦笑。
他叹了口气,无奈般摇了摇头。
“尔等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我军疲惫,免去一场大战。而我之所以惆怅,却是因为邓艾果决善断,绝非等闲可比。除了原本设计,并没有瞒过他之外。他审时度势的及时退兵,也完全印证了他的将略之才。此人不除,我纵保得江夏,不致我大吴有灭国倾覆之险。只怕短时间内想要收复失地,也不容易啊。”
“这……”
闻言,左奕也不禁蹙起眉头。
时值此时,军中探马再度送来蜀军最新消息。原来邓艾虽然从江夏郡撤兵,但却并没有回返南郡。
反而大军北向,屯兵进驻于应城。
获此消息,左奕失色。反观年少的陆抗,岿然苦笑。似乎对于邓艾如此举动,并不感到半点意外。
应城,隶属荆州江夏郡以西的边界。
城池虽小,却关乎重大。
如今应城被邓艾占据,即便陆抗收复西陵,将整个江夏郡全都囊括在自己的手中。但想要挥师西进跨越涢水,收复被蜀汉占据的其他荆州土地,无疑是比登天。
见此,陆抗亦不觉仰天苦叹。
不想此番自己率军至此,虽然在西陵取得大胜,但终究要被邓艾阻断进图。纵然继续刷军西进,也当在滔滔涢河的面前,不得不就此停下挺进的脚步。
反观邓艾这边,自作主张北上驻军应城。
一面快速沿河筑建起强悍的防御工事,另一面也派遣使者发书于后方正在荆南正与吴国老将吕岱对峙的赵雍。
赵雍收到消息,满心感慨。
此时的他,非但没有责怪邓艾。反而对邓艾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机智的变通,发自内心的由衷钦佩。
“这邓士载,真不愧为当世一等一的将才。”
“若非他临危应变,只怕吴国陆抗所辖,今己越过江夏,深入我国荆州南郡或者襄阳郡腹地。”
“目下他虽然违背我的将令,私自率军北上,进驻应城。可类似这样的战略部署,无疑等同于遏住了吴军西进的咽喉。只不过,吴军虽不能西进收复失地。然我军这边,短时间内似乎也难有进图可言。”
想到这里,赵雍苦叹。
此刻,他不自觉的看向北方一眼望不到边的悠悠苍穹。那里,正是蜀汉大司马李牧镇守的关中沃土所在。
“大司马,末将真的尽力了。”
“至于剩下的事,就看您那边,如何运作也罢。”
……
大魏国都,洛阳城。
近日,前线军报犹如雪片送来。丞相夏侯玄悉数看过,不由得抚掌大喜。
“一切筹谋,果然不出士季你的所料。”
此刻,他目光回转,满脸欣赏的看着身边年少的钟会。
与此同时,也不禁将手中前线送来的奏报,高高举过了头顶。
“看看,看看这些奏报。近日来,接连都是好消息。先有孙权趁势袭取荆州南郡,虽然败退并且让蜀汉夺得了荆南西郡之地。可终究缓解了我军宛城一线的危机。现那赵雍迫于东吴陆抗以及吕岱两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尽退我国前线驻军,悉数退往荆州。似此,我军宛城一线,尽可无忧矣。”
“丞相,这……”
闻言,年轻的钟会,却把眉头蹙得很紧。
此时的他,面对夏侯玄的欢喜,甚至都不知该说什么。毕竟平心而论,这样的结果,也出乎他原本的意料之外。
起初,他的确有借助东吴,缓解魏国南线宛城压力的想法。
可他却没想过,借此机会让孙权败北,甚至彻底丢失掉原本属于吴国的荆南西郡。
就算荆南西郡,民风并不富庶。
可这么若大的地盘落入蜀汉手中,无异于如虎添翼。就算赵雍如今迫于压力,尽撤威胁他魏国方面的宛城驻军。可钟会总觉得,蜀汉似乎从一开始就对此早有筹谋。
“败孙峻,之后就以迅雷之势,毫无压力的袭取了荆南西郡。”
“类似这样的部署,不是他们提前就计划好的。量那赵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绝对做不到才是。”
此刻,钟会暗中咬牙切齿。
与此同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