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你一句话说来容易。具体如何治理,你可想到什么好的方法了么?”
“想到了一些,但我觉得并不完全。具体执行方法,或许还需丞相斟酌才是。”
“嗯。”
诸葛亮点头,手中羽扇轻摇。
沉吟片刻,他再度将饶有兴致的目光,落在李牧身上。
“不过,我倒很想听听,你对关中和雍凉治理方案的想法。”
“很简单,治理之法,无过于养内与攘外。攘外者,不动兵,反用政治逐步削弱魏国。或挑起他国内宗族权贵两党的争端,或利用江东孙权。具体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皆需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嗯,有理。”
诸葛亮点头,脸上笑容突然变得很是灿烂。
“那,养内呢?”
“所谓的养内,不过积蓄、发展我们本国的国力,似如昔日的曹操所说的那样。决定一个国家强大的核心,不过兵力和政治而己。论兵力,我蜀汉偏弱。即便连番取胜,却无一次不是用谋。若与魏军正面抗衡,我们不是对手。一者,是兵源。论兵力,曹魏胜我数倍;二为武装,其中战马、甲胄、武器,我蜀汉皆非其之敌手;其三,便是后勤补给。然而如今,随着关中、雍凉的平定。这些原本对于我们十分不利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日后的治理予以克服。”
说着,李牧引领诸葛亮走到沙盘这边。
此刻他趾高气昂,用手点指。
“魏国之所以强大,在于司马懿多年领兵,对于雍凉以及关中的治理。毕竟天下十三州,能产出优等战马的地方,就只有北方的并州和西面的凉州而己。”
“曾经,这两个地方,都掌握在魏国手中。可眼下的情势,己经截然不同了。雍凉划入我国版图,昔日优等战马的独家垄断,今魏国己不复存。”
说话间,李牧用手点指沙盘,在凉州腹地所辖画了个圈。
“雍凉贫瘠,异族出没。然而关外盛产战马,关内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纵然经济落后,但若是用于战争,岂非就是一笔丰盈不可估量般的财富。”
“若非如此,只怕丞相也不会六出祁山,皆以雍凉作为核心。谁都知道,这两个地方山峦叠嶂,易守难攻。若非于国有利,我想丞相也不会多年执著于此,乐此不疲。”
一语言出,道出诸葛亮北伐多年战略方针的核心目的。
刹那,诸葛亮的明眸,闪过一抹光芒。
沉默少时,他看着李牧,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
万没想到,国中对于自己战略多半的群臣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如今竟被李牧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