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朱三太子
不过,这个朱三太子,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朱三太子只有一个;但假冒的朱三太子,那就多了!
(一)假冒的朱三太子为什么自称朱慈焕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真的朱三太子实际上应该是三子定王朱慈炯。实际上这个人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之后就不知所终了。
后来的这些假冒的朱三太子都称自己的名字为朱慈焕,也就是崇祯皇帝的五子。
那就怪了,为什么这些假冒的朱三太子连名字都假冒错了呢?他们不会这么傻吧?总该有点儿特别的原因吧?
的确是有点儿特别的原因。前面我们说过,朱慈焕是崇祯皇帝的五子,5岁就死掉了。据《明史》记载,朱慈焕死前曾对崇祯皇帝说:“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将让他的儿子都死掉。’”
朱慈焕口中的九莲菩萨,实际上是指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崇祯皇帝当时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便封朱慈焕为“玄机慈应真君”。所以,朱三太子案件中的众多假冒者,主要是看中了朱慈焕“玄机慈应真君”的身份,而与他是不是皇子没有什么关系。
(二)到底有多少个假冒的朱三太子
这个假冒的朱三太子,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前后有好几个,至少有四个。
问题在于,在众多的假冒朱三太子的人中,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里面的杨起隆是第几个呢?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里面的杨起隆是第二个假冒朱三太子的人。
在杨起隆的前面,1651年,有冒称崇祯皇帝三子名朱慈焕者;在杨起隆的后面,1707年,又有化名王士元者,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焕,后被凌迟处死;1721年,朱一贵之子自称朱三太子,聚众造反。
这三个假冒的朱三太子中,最有意思的是1707年的这个。这个长期以教书为业的王士元被捕后,称自己为朱三太子,是崇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名字叫朱慈焕。您瞧瞧,他把崇祯皇帝的三、四、五三个儿子都占全了。您说,这都什么和什么呀!
(三)声势浩大的杨起隆
问题在于,为什么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不选择这三个中的一个进行介绍,而是非得要用大量的镜头对准杨起隆假冒的朱三太子呢?
那是因为在所有的假冒的朱三太子当中,还是以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的杨起隆声势最为浩大。
(四)杨起隆起义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为什么杨起隆声势最为浩大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时机抓得好——他充分利用了吴三桂的三藩之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吴三桂已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就是借此动乱之机部署行动的。他趁云南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之际,在北京组织百姓和八旗贵族的家奴举起义旗。他以明朝朱三太子为号召,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建元“广德”。他们相约用白布裹头、红布披身为标记,在北京的内外城放火为号,同时起义。白布裹头,意思是出殡——就是为明朝崇祯皇帝戴孝;红布披身,意思是朱明皇朝当然是红的。
第二,地点抓得好——他率领的人是在京城起事的。在京城起事,他的影响那就大多了。当时,杨起隆经常在鼓楼西斜街明朝的降将周全斌家中秘密聚会,计划在12月13日五更举火起义。12月11日,决定提前起义。
这里我们要注意:杨起隆发动起义的那天,不是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的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而是在12月11日。提前起事的原因是事情已经泄露,被清朝政府发觉了。
(五)杨起隆的失败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的这个杨起隆,不仅很勇敢,而且准备非常充分。这是真的吗?
表现勇敢的确是真的。面对强敌,这些起事者全无惧色,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一同起义的数百人被俘后惨遭杀害。
但是准备充分是假的。毕竟京城是天子的脚下,想在京城起事还是很困难的。因此,严格说来,他的准备并不充分。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数不多。杨起隆动员了受满洲贵族欺负的奴仆、一些汉人还有极少数满八旗的下层群众。只有几百个人起义,人太少了。也就是说,参加这次起事的就是几百个很可怜的奴仆和佃户。
第二,起事未遂。实际上,他的这次活动尚未实施,便被官府察觉,杨起隆仓促应战,事败后逃亡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