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魂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魂 > 康熙来了 : 纪连海辣说康熙帝 > 默认卷(ZC) 有胜也有败

默认卷(ZC) 有胜也有败

有胜也有败

吴三桂成了重要将领,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这个时候,都会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战场上,胜负乃兵家常事,吴三桂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战场上,吴三桂同样是既有胜利的欢乐,也有失败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痛苦与欢乐往往是接踵而至。

让他第一次尝到这种双重滋味是在大凌河之战前后。

(一)大凌河之战:吴襄、吴三桂父子阵前逃跑,祖大寿率军投降

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是内地通往东北的交通要冲。1631年9月,皇太极发动了攻取大凌河之战,他以数万军队迅速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率城内三万军民固守。皇太极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掘壕筑墙,四面以重兵把城围住,断其饷道;又于城西另驻一军,专截锦州方面的援兵,企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城内粮尽援绝,逼使祖大寿献城投降。

明朝识破后金的作战意图,不能坐视不救。辽东巡抚丘禾嘉督率总兵官吴襄等合兵四万余赴援。行至离松山(今辽宁凌海市松山镇)30里左右的地方,与后金兵遭遇,双方展开大战,互有杀伤,明援兵撤回。

同年10月,皇太极亲率八旗骑兵,分作两翼,直冲明兵大营。吴三桂随父吴襄等未经接战,先自逃奔。后金兵趁势从后面追赶,疾追三四十里才收兵,吴三桂随父吴襄及其部属早已逃脱。结果前面已经讲过了,大凌河城城中粮尽,祖大寿率军投降。吴襄被削职为民,吴三桂免于处分。

(二)关宁援山东之役:吴襄、吴三桂父子平叛立功

吴襄被削职,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根本影响。因为朝廷还允许他在军队中继续供职。就在吴襄被削职的时候,山东爆发了以孔有德为首的兵变。

孔有德原任山东登州参将,后金兵围大凌河城时,受登莱巡抚的派遣,率八百骑兵出关赴援。行至河北吴桥的时候,孔有德率军哗变。他们宣布起义叛明,率军回师山东,迅速占领了登州(今山东蓬莱),自称“都元帅”,属下李九成为“副元帅”、耿仲明等为总兵官。

孔有德起兵的山东地区近临京师,朝廷急令直隶诸镇兵马会剿,但是官军连遭败迹,朝廷一时手足无措。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1632年,崇祯皇帝命令高起潜督率副将祖大弼、总兵官金国奇等携数万兵马前往山东镇压。崇祯皇帝给了吴襄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特许以“戴罪立功”的总兵官身份随军出征。吴三桂以游击将军跟随父亲与舅父祖大弼参加平叛。

辽兵不愧为一支劲旅。辽兵与孔有德部战于沙河(今山东莱州),然后迅速将登州城包围起来。1633年元旦及第二天,孔有德两次组织突围失败,李九成也中弹阵亡。祖大弼与吴襄指挥明军严密围困,欲把他们困死于城中。

根据《庭闻录》记载,从明方的战报中看,吴襄作战勇敢,往来冲杀,表现出色。关宁监军太监高起潜为他提请,朝廷当即恢复其原总兵官职务。

十天后,孔有德被迫从海上突围,投奔后金。关宁援山东之役就此结束。

吴襄在这次战役中勇敢作战,所以,他不但恢复了原职,还被授为都督同知,荫一子锦衣百户世袭。吴三桂在上百员战将中,是资望最浅、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的这次军事实践,为他以后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吴三桂的迅速升迁

此后的吴三桂越战越勇,官职也是越来越大。

1635年,23岁的吴三桂擢升至前锋右营副将。1639年,27岁的吴三桂又由太监高起潜推荐而任团练总兵,驻守宁远。

总兵官独当一面,吴三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游击将军升为参将,再升副将,又升总兵官,由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升至高级军职,成为明朝政府镇守辽东的一员重要将领。与他同时代的将领相比,可谓独步青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